陪孩子學書法時,班上有一個媽媽一直陪在孩子身邊,整節課一直都在聽著她,在訓自己的兒子。你寫得太難看了,你怎麼寫的,你都在想什麼?還能寫得好嗎?你有沒有認真寫啊?
真的太難受了!不用提孩子心情多難熬,旁邊的家長也不愿意了,我們孩子來學習的,不是來聽你訓孩子的!
家長希望孩子出色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方法真的讓孩子難接受,也真的沒有用!她的兒子一直是,班上寫得最不好的!
為什麼家長的指責,并不會讓孩子變優秀呢?
在孩子的感受沒有得到理解,孩子的行為沒有得到接納時,會變得自卑,指責的過程中,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用哪些具體有效的方法。
可以幫自己,可以成為更好的人,家長都沒有講,只是說自己不行,學習太差,水平不高,好吧,自己真的不行,放棄吧!
家長多講4句話,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出色,尤其第4句要常說
第一句,媽媽理解你。
媽媽懂你,直接就能拉近與孩子的距離。只有親子關系好了,孩子才會愿意跟家長說真心話,愿意遇到困難時,跟父母一起商量,用什麼樣的方式來解決,更恰當。
第二句,媽媽相信你。
相信你在努力,相信你能做得好!
家長對孩子的信任是無價寶,可以帶給孩子自上成長的力量。
第三句,媽媽支持你。
反對只會讓孩子跟家長的距離變遠。
比如孩子想學書法,可是家長覺得沒用時,愿意支持孩子的選擇嗎?在孩子想休息時打球,家長希望孩子去跳繩,你會支持孩子的選擇嗎?
家長反對孩子做的事情,會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
朋友小朋,上小學時就喜歡畫畫,可是,媽媽覺得學音樂多好,就沒有報美術班,報了鋼琴課,請了老師,小朋雖然也會練琴,可是水平一般。
工作之后,小朋自己找了一家畫室,開始學美術,而且進步非常快,開始畫插畫,收入也超過了原來的工作,找到心中所愛時,小朋才成為了自己喜歡的樣子。可是,她沒有告訴媽媽,自己在美術方面的成長和收獲。
覺得媽媽不會在乎自己的感受,住在一座城市里,回家的次數也不多。
不支持孩子追求夢想,只會讓孩子覺得,家長不認同自己的想法,也不會關心自己的心情。在小朋心里,沒有從小就開始學美術,成了一個很大的遺憾。同時,也在家長與自己中間,劃出來一道很深的代溝,沒有辦法交流。
第四句,媽媽感謝你。
是因為孩子的到來,家長才得到了更多的磨煉。是孩子的到來,讓家長的臉上,笑容多了,工作一天也不知道累了。
在孩子長大一些后,可以照顧父母時,可以感謝孩子倒的水,做的飯,努力的行為,都值得感謝。
父母的感謝,會讓孩子體會到被尊重時,自己實現了價值感,自己有能力可以幫家里人,做更多的事情。可以變得更好,變得更厲害,才會有能力照顧父母。
在孩子成為一個擔當的人時,就會主動付出,積極做更多的事情,也會學習如何做,才能做得更好,可以把家務做好,把房間整理好,并且,還能主動學習成長,成為更有能力的人,回報父母。
任立春爸爸雙下肢截癱,他要照顧爸爸生活,還要幫奶奶做農活,摘棉花來增加家里的收入。為了讓奶奶少干一些活,她搶著干活。
她在干活時,臉上一直帶著笑容,讓整個家里都特別歡樂。把麻袋系在身上,就開始摘棉花,干完農活,還要回家照顧爸爸的飲食起居,給爸爸洗頭,給爸爸按摩。
家長的話語,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
得到父母認可和鼓勵的孩子,會勇敢面對所有的挑戰,不會在乎遇到的挫折,只會思考,如何解決更好一些,用哪些方法,可以把這個困難解決好!
如果,一直用打擊和嘲諷的語言,讓孩子失去了成長的動力,可想而知,希望看到孩子飛翔,卻在剪掉孩子的翅膀,孩子飛不高,也不會找到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