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日本家長喜歡忍住,不代勞
和其他國家的小孩不同,日本的小孩很早就開始獨立,所以你在日本看到一個七歲小孩獨自搭乘電車是很普通的事。這樣的獨立當然不是一天就養成的。
許多日本兒童在兩三歲時就會領到一些簡單的任務,像是幫忙打掃或是丟點小垃圾之類的家務。
不只是在家中,他們在學校,也會學習幫忙打掃課室,幼兒園老師會組織孩子每天擦拭地板,教會他們正確的清潔方式,在學校里大家會輪流做一些工作而非依賴工作人員。孩子們都知道要打掃自己弄亂弄臟的區域,他們很清楚自己的責任范圍,而且延伸到公眾區域,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街道總是很干凈的原因。
等到了大班的時候,孩子們還會上烹飪課,自己切菜煮咖喱等,學習各種日常生活技能。
幼兒園和小學還會在校園開辟一塊地,每個孩子領養一棵植物,從播種開始,悉心照顧,讓他們點點滴滴地感受生命的成長、懂得照顧、呵護和承擔責任。
我記得孩子們辦理入園手續的第一天,幼兒園就向我們說明,要準備若干個大大小小的包。書包(統一)、裝毛毯的包、裝餐具的包、餐具盒、裝衣服的包、裝備換衣服的包、裝換下來衣服的包、裝鞋子的包,然后A包多少厘米長,B包多少厘米寬,C包放在D包里,E包放在F包里。
搞不懂為什麼日本人要弄出這麼多復雜的名堂出來。如今,我們對此已駕輕就熟,孩子也可以非常有條理地分門別類收拾衣物。我常想,日本人可以精細分類處理垃圾而不覺煩,可能正是和從小所受的這種分類教育有關吧。
剛開始送他們上學的時候,看她們換衣實在慢,我就忍不住想幫忙。很快我發現日本的媽媽們都是站在一旁看著孩子,從不伸手幫忙。接送孩子時,也沒有家長會幫孩子拿包,拿水壺之類的。
慢慢我總結出來,原來幼兒園就是通過這些每天的穿衣換衣這些類似的小事,讓孩子練習獨立生活的能力的。通過每天到校后,換衣服、放聯系手冊,自己貼當日的sticker,掛手絹等從2、3歲開始的訓練,孩子們養成有條不紊做事的習慣。
獨立是一輩子的課題,需要花上很久時間練習,而且也可以順便培養責任感,每一次的獨立就會多一分責任感。從小事做起,從小時候做起,只要大人能意識到這個重要性,忍住不代勞,你的孩子將很快成長和獨立起來。而獨立起來后孩子們獲得的成就感、自信心和掌控感,那將是他們一生無比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