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往往在于前者擁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行為。現實生活中,智商高的孩子從小時候就能見到端倪,而大多看來純粹是「怪癖」行為,被家長否認后,有可能成為孩子智商路上的絆腳石。

✭「這孩子莫不是智力有問題」3歲孩子被人質疑,上學后打臉眾人

我朋友院里有個孩子叫豆豆,3歲時被整個家屬院里,公認最讓人不省心的孩子。豆豆和家屬院的同齡小伙伴站在一塊,總是顯得格格不入。大家聚在一起躲貓貓、玩游戲的時候,豆豆蹲在花園旁愣愣地發呆

「豆豆,你在干嘛呢?快跟小伙伴一起玩,別老是不合群!」豆豆媽每次都會很焦急地催促孩子。

而且豆豆媽聽很多人私下里議論豆豆:這孩子莫不是智力有問題,烈日當空,他一個人看螞蟻搬家也能看起勁,足足

一個小時都沒動了,看著就不太聰明的樣子。

豆豆媽很想替自家孩子辯解兩句,但想到豆豆的「另類」行為,話又不知道該從何說起。誰也沒想到,行為怪癖的豆豆,上學后的表現完全是判若兩人。他不僅成績拔尖,還獲得了很多科學小發明獎項,是學校里的風云人物。大學聯考前期,豆豆因為出色的學業表現,被國內一家知名高校點名提前內招。

這一重磅消息,引發了昔日家屬院全體嘩然,很多人議論豆豆,從嫌棄變成了羨慕:果真是人不可貌相,豆豆小時候的怪癖行為,原來是深藏不露啊!

為什麼說喜歡發呆有孩子,智商可能更高呢?

朋友說完,我并沒有太驚訝。在我看來,能夠在小小年紀沉得下心「發呆」的孩子,都是成大事的聰明人。之所以他們會有異于常人的表現,就是因為他們研究某件事太過投入,專注到忘乎所以的地步。

無暇理會外界的干擾,才讓旁人對他們產生了誤解。

要知道,這類喜歡發呆、思考的孩子,他們往往有很強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自我反省能力,專注力方面也表現的比同齡人更加優越。

歷代名人中,提出進化論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呆癡」。他經常性忽略身邊環境的變化與影響,盯著某個物件「發呆」很久。正是因為達爾文能夠沉下心來,十年如一日對身邊常見的事物進行觀察,才能打破常規,形成自己的新思維、新理念。

家有經常獨自發呆的孩子,家長不妨偷著樂吧!他們之所以發呆,可能是正在認真觀察或是思考某件事,他們的思維處于敏捷階段。此時,批評和質疑孩子都是下下之策,明智的做法是合理看待孩子的行為,不要過多的干擾,盡可能留給孩子獨立思考的空間,讓他們的思維小宇宙自由的燃燒。

孩子「拆家搞破壞」的行為,也有可能是天才哦!

除了愛發呆之外,孩子「拆家搞破壞」的行為,同樣遭到家長的深惡痛絕。但是透過現象看本質,拆家搞破壞也屬于「天才基因」之一。因為「拆」這個動作,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早期探索行為。

孩子為什麼要拆家?純粹是因為強烈的好奇心作祟。從物品表面看,孩子看不出究竟,沒有得到他想要的信息,所以才有了想法要「徹底打開瞧一瞧」。

孩子搞破壞的背后,實際上是他們認知感受的過程。他們會在拆的過程得到很多信息,一如:物品的材質、質地、組合排序等。

當孩子拆家的物品越來越多,聰明的他們會摸索、總結出一些規律,在腦海里創建自己的思維模型。漸漸地,他們不僅酷愛拆開物品,還能夠原封不動將物品還原。

可別小覷了這一系列動作,要做到各種零件一一歸位,不僅要求孩子有強大的動手能力,還要求他們有很好的記憶力,同時條理清晰、邏輯思維能力強大。可想而知,能敢于獨立上手拆卸與復原物品的孩子,是多麼的了不起。

毫不夸張地說,拆家搞破壞的孩子,智商比普通孩子要高許多。

別急于指責孩子的壞毛病,學會做孩子成長路上的指路明燈!

愛發呆、愛拆家……這些讓家長不理解的「怪癖」行為,在家長看來是怪癖,但實際可能是「天賦異稟」。父母對待這樣的孩子,更需要理性對待,跳出傳統、大眾的評判認知,不要只是狹隘的認定,愛讀書、考高分才是聰明孩子的共性。

育兒過程,隨大流是一種對孩子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畢竟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他們存在天賦差異。

做一個負責且明智的家長,就一定要懂得因材施教,多花時間和精力去了解孩子行為背后深層次的原因。將孩子的內驅力挖掘出來,給予他們足夠的包容、支持以及引導,讓他們得以保留探索事物的激情,并且從中獲得受益。

教育路上,細節決定成敗,衷心希望所有的爸媽都能放低家長的身段,學會做孩子路上的指路明燈!只要教育得法,這些天資聰穎的孩子,說不定就是下一個「小達爾文」、「小愛因斯坦」「韋神」。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
幼稚園「午休時間太長」引家長不滿,家長大怒:趕緊取消,孩子太遭罪了
2023/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