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王奶奶家有一個三歲的孫子鵬鵬,鵬鵬很喜歡電子產品,但是因為王奶奶年齡大不會用,所以鵬鵬在王奶奶家也玩不到電子產品。
這一天王奶奶帶鵬鵬下樓去買菜,在社區裡遇到了熟人,王奶奶和熟人嘮了幾句話,這個時候鵬鵬便拿起熟人的手機玩了起來,王奶奶無論怎麼說,鵬鵬就是不肯放下手上的手機。鵬鵬這樣的表現就是缺乏自律性,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鵬鵬這樣的問題。
1.自控力差,容易分心,做事不能專注
自律性差的孩子自控力通常都很不好。這類孩子不能專注做一件事情,很可能書看到一半,看到玩具又去玩玩具去了。到了上學之後,經常會作業做到一半又被別的事情吸引,最後導致作業沒辦法完成的情況會很多。
2.想要的東西就馬上要得到
自律性差的孩子通常也沒有什麼規矩可言。比如父母即便是要求一天只能看一小時動畫片,但是孩子沒看過癮,還想看就必須要繼續看。對于父母和老師的要求和規則沒什麼執行力,想要的玩具和也是馬上就要得到,即便是家裡已經有很多同款玩具了或者馬上要到吃飯時間了,依然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去做。
3.丟三落四,沒有責任心
因為缺乏自律性,通常都沒什麼責任心。東西經常丟三落四,不是筆不見了就是作業本不見了。有些甚至連上學書包和書本都可以忘記帶。
4.情緒控制能力差,容易暴躁
自控能力差,情緒控制能力也差。可以不顧場合和時間亂發脾氣,容易暴躁。
5.做事沒目標,沒有幹勁
沒啥理想,也沒啥目標。做任何事情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堅持。
6.沒有時間觀念,做事拖拖拉拉
因為沒有責任心,自控力差,所以時間觀念感也不強。做什麼事情都拖拖拉拉,原本一小時能寫完的作業,這裡玩玩,那裡摸摸,可以拖到幾個小時才寫完。
高爾基曾說過:哪怕對自己的一點小小的克制,也會使人變得強而有力。可見在通往成功的路上,擁有自律性是多麼的重要。
如何幫孩子成為自律的人?
每個人都有惰性,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賴床,看到玩具就想要,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歡玩不想寫作業......和他們說自律,似乎很難。
不過,這並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視孩子的自律能力。沒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需要父母從小培養。
那,如何才能培養孩子自律性呢?以下幾點建議供家長們參參考。
1. 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
平日有些家長說自己給孩子做了很多計畫,還想盡法子盯,不過好像沒什麼作用,還是不能使孩子自律。
這是因為當孩子被逼著自控,自身沒有自覺性,是做不到真正自律的。想想自己,在那些不自律的日子,有個很深的感受就是不懂自己熱愛什麼。
北京衛視在之前有檔《傳承者》的節目,陳道明在節目中做點評時說:「一個人,當他擁有了熱愛的事業,他就找到生命的意義、存在的意義。」
都說認識自我會帶來成功的機會,因為「認識自我」意味著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這種興趣,會使一個人意識到抵制玩樂的誘惑,意識到把時間白白浪費掉的可惜;
這種興趣,也會使一個人願意制定計劃,願意堅定執行,因為他知道,這會讓自己離自己熱愛的未來越來越近。
2. 説明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作業週一交,我明天晚上再完成」
「爸媽還沒催,我再多玩會手機」「沒事兒,再睡會,上學應該不會遲到」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要讓孩子學會認識和管理時間,合理的做好時間規劃。
把時間精確到每天、每小時、劃分時間段。
做好時間表,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來劃分時間,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良好習慣。
作家村上春樹寫長篇小說時,基本都是淩晨四點左右起床,從來不用鬧鐘。因為早上精力充沛集中。
泡咖啡,吃點心,就立即開始工作。重點是,要馬上進入工作,不能拖拖拉拉。日暮時分不再工作,用來讀書、聽音樂、放鬆精神、早點睡覺。
當孩子能安排好自己的時間和事情,也會獲得小小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這種滿足感會讓孩子有一個良性迴圈。
3. 説明孩子樹立守規則的意識。
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
規則是什麼?就是定出來讓人遵守的做事規程和行動準則。國有國法,家有家規。
無規則的爭先恐後會造成社會的混亂,想孩子自律,也要教他學會遵守規則。
現在的孩子要什麼父母就給什麼,如果都滿足,他們會變得無法自控,所以平時在生活細節上就要有意識培養孩子自律的美德。
4. 孩子的自律,根源在于父母。
一個懂得自律的父母,才能養出一個真正自覺的孩子。
天天沉迷麻將,或者回家就拿著手機玩遊戲的父母,不要怪孩子學習不努力,因為你自己混亂的生活,無法給孩子足夠的關注和榜樣的力量。
要記得:自律的父母,孩子都不會差。在這條路上,彼此守望,一起成長,越來越優秀。
教會孩子自律,才是真正的富養。自律讓孩子有權選擇自己的夢想,更有能力主宰自己的人生。
Wendy媽有話說:
教育孩子本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不是一件著急的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定要有耐心。許多家長性格焦慮,孩子還沒有養成自律的好習慣,家長自己卻崩潰了。長此以往,孩子不僅不願意給家長說教,更做不到保持自律,所以,教育孩子一定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不然做什麼都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