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女兒的父母要注意,有些話不管是生氣還是玩笑都不要隨便對孩子講
2022/08/25

昨天閨蜜聚餐,飯桌上幾位媽媽相互吐槽:「小女孩真是太難養了。」

聽話的時候倒還好,皮起來你拿她一點辦法都沒有,有時候話說重了,還擔心負面影響。

記得某位兒童心理學家說過,小女孩的另一個名字,叫做「敏感」。

當你的女兒長大,你能清晰地看到,你對她說過的話,與如今她擁有的性格和品格之間的關聯。

家有女兒的父母要注意,有些話不管是生氣還是玩笑,寧可爛在肚子裡,也千萬別對女兒說。

1、不讀書的話

《都挺好》這部劇,狠狠撕破了養育女兒的騙局。

家裡最小的女兒,自小成績優異,考清華是她的夢想,卻慘遭父母放棄。

母親只給了她兩個選擇,要麼高中畢業到醫院做護士,要麼去上學費便宜的師范學校。

「一個女孩子,終究還是嫁到別人家的,讀那麼多書做什麼?」

上學讀書,對兒子來說是成功的捷徑,對女兒來說卻是多此一舉。

這是老一輩的論調,但時到今日,「女人讀書無用論」依然甚囂塵上。

有女孩二十年寒窗,成為名牌大學的博士,卻被人含沙射影,「讀成書呆子也嫁不出去」。

有女孩挖空心思嫁入豪門,被人人豔羨,「真是學得好不如嫁得好」。

父母總是灌輸「女子無才便是德」,女兒真的會覺得讀書無用。

她再也不願意好好學了,學習不求上進,只知道打扮自己,攤開手向父母要錢,甚至學會了迎合男生,討好他人。

女孩若不能成為自己的依靠,將來註定是悲劇。

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她沒有文化,只知道仰仗男人。丈夫死了,兒子也死了,她就瘋了,走投無路,淪為乞丐。

有人說: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富養女兒必讀書。

讀書可能無法給予即時的好處,但只有讀書,才能讓女兒變成她想要成為的樣子。

正如「國民才女」武亦姝,父母尤其重視女兒的教育,陪她讀書,一起背詩,比拼書法。

飽讀詩書的武亦姝變得越來越優秀,不僅成為《中國詩詞大會》的總冠軍,還高分考上清華大學。

讀書就是女兒最大的底氣,愛學習的女人,人生不會差到哪裡去。

2、「一天到晚就知道照鏡子,除了臭美還會什麼?」

前幾天,有個媽媽跟我說了一個困擾她很久的問題。

她家女兒,才三年級,就表現出了臭美的趨勢。

很多父母都對孩子愛美帶有一種先天性的偏見,認為愛漂亮=不學無術,看到女兒擺弄劉海、注重著裝,就忍不住叨叨:

「你看看你,除了臭美還會幹什麼!」

「一天到晚就知道照鏡子,你看別人誰這樣了?把心放在學習上才是正經事!」

然而愛美是女孩天生的執念。

很早之前,德國作家席勒就提出了「美育」的概念。

一般來說,女孩3、4歲左右就開始出現性別意識,而這時,愛美的意識也會萌發。

所謂美育,就是從這時候開始,著重培養女孩健康的審美觀、發展她認識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童年的審美奠定了人一生的審美傾向和生活質量。

3、嬌慣溺愛的話

對于兒子和女兒,很多父母往往區別對待。

兒子摔跤了,父母不許兒子哭,還說「男孩子就要堅強一點」。

女兒摔倒了,父母馬上抱著來哄,還怪「都是地板太硬,才讓我寶貝摔疼」。

兒子作業寫不完,父母橫眉怒斥,「別想著偷懶,寫完了才能睡覺」。

女兒作業寫不完,父母一臉心疼,「寫不完就別寫了,趕快去休息吧」。

……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對男孩子「狠一點」,對女兒「寵一些」。

但其實,教育女兒更應該「狠一點」,至少賦予她人生的原則、堅持的底氣和奮鬥的力量。

在溺愛女兒這件事上,明星馬雅舒也不例外。

有一次女兒犯錯了,馬雅舒罰她面壁思過。小姑娘站了沒多久就累了,把小臉沖著媽媽嚎啕大哭。

馬雅舒很心疼,把女兒抱進懷裡哄,之前的懲罰也不了了之。

溫室裡的幼苗,無法長成參天大樹;蜜罐裡的孩子,無法長大成才。

或許,養女兒就應該比養兒子更「狠」。

教會她獨立,不依賴任何人,追求自由獨立的人生。

教會她堅強,多吃苦,多堅持,越努力的人生越幸運。

教會她不服輸,不怕困難,不懼競爭,永遠迎難而上,不屈不撓。

4、「你要多學學做家務,不然以後嫁人了婆家會看不起你!」

記得《少年說》裡有一期節目,一個女孩子站在天臺上,大聲質問她媽媽:

也有一些家長在教育女兒做家務的時候會這麼說:「女孩子不學學做家務,將來嫁人了怎麼辦?」

女孩、嫁人、家務這六個字捆綁在一起,似乎就定格了一個女人的一生。

傳統的媽媽習慣性把生活的重心放在婚姻上,但對我們的女兒來說,嫁人,永遠不是她幸福的終點。

婚姻應該是加分項,而不是決定項。

讓孩子從小學做家務沒錯,但不只是女孩學,男孩也要學,和性別無關,和學歷無關。

這是保障自己未來獨立和自由的生活技能,而不是她取悅別人的工具,沒有誰該給誰做這件事情。

當你反復向女兒強調「你以後嫁人了,要勤做家務」,培養出來的只會是伺候老公吃飽穿暖,全身心奉獻自我的田螺姑娘。

你的女兒,一定是要平等地和另一半站在一起,互相幫助彼此成就,以一個為家庭並肩戰鬥的身份。

別再用偏見毀了她一生的幸福,請站在一個更高的格局上,把孩子培養成自立、自主的人。

對于女兒,我們不必刻意富養,但一定要用愛滋養。

尊重女兒的個性和興趣,然後加以引導;不給孩子貼標籤,讓其自由生長。

這樣,孩子才能勇敢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去追尋自己想要的人生。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