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孩子粘人,尤其是男孩?或許是出了問題的信號
2022/08/23

家中老二兩歲多了,目前開啟了煩人+黏人模式,目標人物:媽媽。

一見我的面,馬上開啟熊孩子模式,分分鐘虐媽。

他的招式繁多,比如:喊著「媽媽抱抱」,抱起來以後還要媽媽站起來,站起來還不算,還得跟隨他的指揮棒,這屋那屋地四處走動。吃飯時也不好好吃,要麼要我抱著他吃,要麼我還沒吃飽飯就拉著我去客廳。期間,哼唧,哭喊,各種耍賴……最為誇張的是睡覺的時候,跟著姥姥睡得特別好,跟著我睡,就各種哼唧翻身哭鬧早起床……

華商報記者就「你的孩子黏人嗎?」這個問題調查了榆林20位年齡在25—40歲之間的媽媽,其中15人表示孩子有不同程度的黏人,1~3歲之間的孩子表現較為明顯,且大多數孩子都特別愛黏媽媽。

想想自己除了上班時間,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給了孩子了,為什麼孩子還是覺得不夠呢?為什麼孩子跟隨別的養育人都是乖寶寶,到了我這裡卻成了小惡魔了呢?

我不禁開始思索這其中緣由,總結了以下幾點,供媽媽們參考。

原因一:陪伴質量不高,導致孩子內心對愛的需求沒被填滿。

心理專家說:幼兒對情感的需要,就像吃飯一樣。吃飽了,不會到處找著要吃的。沒有吃飽,肯定會找你要。

所以,陪伴更重要的是與孩子內心的情感體驗和交流。

現在,很多媽媽並非全職媽媽,只能在下班以後陪陪孩子,在這有限的休息時間裡,媽媽們還想自己放鬆一下,于是看孩子很多屬于敷衍應付。

稍有時間就抱起手機,總是盼著孩子早點睡覺,好有點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媽媽人在心不在,孩子的情感需求一直沒有吃飽,自然會一直追著要吃。

原因二:缺乏底線,容易妥協,反而讓孩子無法安定。

很多媽媽寵愛孩子,有時候是無底線的。面對孩子的一些過分要求,一開始還在拒絕,後來就會在孩子的哭鬧中心軟,妥協,滿足那些一開始拒絕過的要求。

孩子是聰明的,你嘴上不準,行動妥協。而他每次的哭鬧糾纏就是讓你妥協的鑰匙,百試百靈。孩子自然會習得以這樣的方式去跟你交流。

原因三:過分呵護,不懂放手。

適當的粘是必要的,但是過分的粘則會不利于親子關係健康的發展。

很多媽媽,對孩子的依戀比孩子對媽媽更甚,與其說孩子黏大人,不如說大人更黏孩子。

育兒專家席大夫指出,過分「黏孩子」的現象是很容易感染到敏感的孩子,久而久之,孩子會認識到分離是悲傷的,只有和媽媽在一起才是最快樂的時光,漸漸地,孩子只會越來越「黏人」。

1940年代心理學家鮑爾貝提出:安全的依戀將導致一個人的信賴、自我信任,並且成功地和自己的伴侶與後代和樂相處。」

男孩為何愛「粘」媽媽?背後的心理暗示,媽媽記得要讀懂!

1:對于熊孩子的無理要求,惱怒的你妥協了嗎?

我想每個媽媽都被熊孩子激怒過,當你歷盡千辛萬苦把孩子送到校園門口,他又哭天喊地要跟你回來,躺到地上,又蹬腿又揮拳,任何勸說都變成無用功,踢到你的膝這個時候,你打不打?當你有不得不出門的時候,而他死活要跟你去,抱著大腿不鬆手,作為媽媽的你妥協了嗎?

2:男孩為啥愛「粘」媽媽,背後的原因很暖心!

①缺乏安全感,過度依戀媽媽

老一輩人都愛說,女兒是爸爸上輩子的小情人,那兒子何嘗不是是媽媽的小情人。相信每個寶媽都有被寶寶依賴的階段,但是寶寶早晚要成長為男子漢,這期間需要時間適應,孩子尤其會對異性父母產生依戀和好奇。

同時,這也是他缺乏安全感的表現,正是因為愛媽媽才會依賴媽媽,但是作為家長必須學會用正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的思維,讓他正確理解對媽媽的感情,而不是盲目的依賴霸佔。

②父母的溺愛摧毀孩子的心理成長

孩子的學習能力很強,所以父母一定要端正自己的親子觀,達到無形中感化子女的效果,我覺得現在的父母大多都是80後90後,可能在自己小時候父母無暇顧及,導致對教育方法的缺失。

走在大街上,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幕,孩子無理取鬧,媽媽在一邊卑微地哄著,千萬不要讓尊重成為溺愛。

在溝通的過程中不要用委曲求全的「好不好啊」,可以這麼說,所有男孩子過度依賴媽媽的原因,幾乎是媽媽教育的問題,在他沒有正確的價值觀又做錯事情的時候你應該保持冷靜,以理服人,既能增強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又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何樂而不為呢!

​對粘媽媽的孩子我們要重視這幾點

很多媽媽說「孩子還小,需要媽媽很正常」,千萬不要讓這種想法毀了孩子。

1 :摒棄溺愛心理,避免過度依戀

不要貪圖「溫室中長大的孩子會成為參天大樹」,一個人的生活要靠自己,不能依賴于別人。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嘗試讓他自己做決定,比如學校作業讓他自己規劃時間去完成,可以適當用激勵措施來抓大放小步培養兒子的自主能力,與他劃分「界線」,多領他到陌生環境鍛煉,鼓勵他交朋友,不再依賴媽媽。

2:給男孩子表現自己的機會

我認為作為媽媽你一定要多多鼓勵你的男寶寶,讓他有機會成長為男子漢!比如孩子怕黑,鼓勵他去關燈,給他展示小小男子漢的機會,作為媽媽,一定要積極鼓勵他,多給他表現自己的機會。

3 :以身作則,做好榜樣的力量

父母也經歷過小孩子的階段,所以對待孩子要盡可能保持冷靜

,不要著急,心平氣和的溝通,讓孩子理解道理的同時學會冷靜思考。

可能媽媽被粘會生氣發脾氣,但是一定要控制好,畢竟孩子粘你一部分暖心原因是愛你。

關于男孩愛「粘」媽媽背後的心理暗示,媽媽一定要讀懂哦!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