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檔真人秀節目中,小S的女兒要買一條上千元的裙子,引發了大S和小S之間對零花錢的討論。大S提出:「只有自己有錢,才能決定如何消費,孩子沒有零花錢,何來的理財觀念?」而小S認為,孩子自己過年過節、參加比賽得獎都會得到家中長輩的獎勵,沒必要固定給孩子零花錢。
網絡上對該不該給孩子零花錢也形成了兩個對立面,那麼零花錢到底該不該給呢?
其實正如一枚硬幣的兩面一樣,事物都有兩面性,給零花錢也是一樣的。
不給孩子零花錢會帶來一些危害,比如,孩子對金錢沒有概念,長大后容易大手大腳。
2021年,天津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一起案件,引發了全網的關注,15歲的小劉70天內打賞主播158萬元,家長以孩子未年滿18歲為由將平台告上了法庭。
依據2021年出台的《關于加強網絡直播規范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中的有關規定,法院判決了平台全額退還打賞。
但是在這個事件的背后,可以看出一個不知金錢為何物的孩子花起錢來是多麼的可怕。
沒有零花錢的孩子有可能沒有安全感。
還記得《人民的名義》里那個趙德漢嗎?在所有人眼里他是個樸素老實的樣子,連輛車都沒敢買,一年到頭騎著個破腳踏車,住在老房子里,老母親的生活費也是多年不變的300元,可任誰也不會想到他會受賄2.3億。
是什麼讓他變成這麼一個「兩面人」的呢?其實還是兒時沒錢、沒有安全感留下的后遺癥。
沒有零花錢的孩子,長大后在金錢方面也更容易偏執。
1.可以讓孩子自己學會購物。家長們或許都經歷過孩子到了校門口忘戴紅領巾,家長著慌忙趕著送去的場景。此時如果孩子有零花錢就可以自己在學校門口的商店里解決這個問題了。通過自主購物讓孩子懂得鈔票的面額,自己計算金額,孩子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2.讓孩子有掌控感。想一想炎炎夏日里孩子們放學都奔向商店購買冰棍,而沒有零花錢的孩子只能看著別人吃,心里得有多憂傷呀!街上遇到一個老奶奶正在撿垃圾,孩子有心想幫助老人,可心有余而力不足。此時,要是他包里有自己的零花錢,他就能自己做主去幫助老人,這件事的成就感將會讓孩子記一輩子。
3.培養孩子在金錢方面的價值觀
小孩子拿到零花錢,無非是買一些小攤子上的小貼畫、小卡片、小零食之類的東西。在大人眼里,這些東西可能都沒有意義,甚至是亂花錢,但對孩子來說,其實這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他。會明白想要自己喜歡的東西,得用等價的貨幣去換,每個東西都是有價值的。同時,他能夠自己支配手里的錢,可以自己說了算,這其實也是在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
1.不能將孩子的責任和義務當做獎勵給零花錢。有的家人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或動手能力,會以考試得分的高低來獎勵金錢,或者是洗一次碗、洗一次衣服、拖一次地給1元錢等等。這樣做會讓孩子認為讀書做家務等是在幫父母做事,當沒有了獎勵,就不愿意去做了。
2.可以為額外的工作付給孩子報酬。郭晶晶就教育孩子主動為父親洗車賺取零花錢,因為洗車不再是孩子的責任和義務。
3.事先要跟孩子約定錢的用途,只能用于購買學習用具、健康零食等,不能用于打賞主播、請人做作業等類似事件。
4.錢不能一次性給得太多,可以結合當地的消費水平、家庭情況、班上同學們零花錢的平均數等,也可以和孩子共同協商。有的家庭經濟情況經較好,就會給孩子大額零花錢,其實這會給孩子帶來諸多危險,比如被偷、被搶、被逼請客等不安全事件。
5.時間不能隔得太長,建議小點的孩子一周給一次,大點的孩子一月給一次比較合理。在孩子還沒有學會如何規劃零花錢以前,容易一次性就把錢花光,后面沒錢的日子就會再向家長要。家長要是不給,有的孩子就可能會通過一些不好的方法去獲取,比如偷錢。
教育家默克爾曾說過:「金錢是人生的必修課,是兒童教育的重心,如同金錢是家庭的重心一樣重要。」所以,零花錢還是應該給的,只要注意好上面提到的幾個細節,零花錢的作用一定是利大于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