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強媽最近抱怨兒子特別愛哭、嬌氣,性格里沒有一點男孩子的樣子。
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詳細詢問了一下才發現,強強從小到大都是女性帶大的,媽媽、奶奶和外婆,男性角色一直處于缺席狀態。
在育兒過程中,女性角色的優勢是細致。從喂飯到換尿不濕,再到陪伴孩子讀繪本,媽媽們一直都是體貼周到、謹小慎微。相比較而言,爸爸們就暴露出了不靠譜、大大咧咧的弱點。
強強小的時候,爸爸還試圖參與到育兒的過程中來,給寶寶沖奶粉、換尿布。但是爸爸的手腳太慢,經常被強強媽嫌棄,所以慢慢也就當起了甩手掌柜,在媽媽奶奶們照顧孩子的時候,躺在沙發上觀戰。
因為自小缺少了和爸爸的互動,強強對爸爸也沒那麼依賴,無論是哭還是笑都去找媽媽,這又強化了媽媽的責任感。
而早期不愿放手讓爸爸帶孩子的強強媽,此時又陷入了無盡的抱怨:「孩子在哭,你不知道管一下啊?」「真不知道你這當爸的有什麼用,天天看電視……」
殊不知父愛的缺席,有時也與當媽的不肯放手密不可分。
雖說少了十月懷胎的骨肉情感,也在溫柔細致的天份上有所欠缺,但爸爸們絕對也能成為照顧女兒的一把好手。
體育圈有退役后當起全職奶爸的大衛·貝克漢姆,娛樂圈也有把孩子寵上天的鄧超、張亮和吳尊。談起育兒經,爸爸們也自有一套。
《新生日記》中,張亮和好朋友們聊起親子關系,強調性別意識的培養對女兒非常重要。「女兒不能親嘴,表達愛意可以親額頭、頭髮和手臂」。一定要讓孩子從小養成自我保護意識,避免長大后把親嘴當做正常,導致上當受騙。
《爸爸去哪兒》中,家有二寶的吳尊也展現出了奶爸的魅力。在節目剛剛開始錄制時,吳尊并沒有為了接待前來拍攝的節目組而吵醒孩子。相反,他懇請工作人員盡量壓低聲音,不要打擾孩子的睡眠。
曾有網友質疑吳尊太寵溺女兒,可他卻在接受采訪時坦言:「我會在疼愛他們的同時教育他們。比如女兒跌倒了我會心疼,但我也會教她以后要注意什麼才不會再跌倒。」
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男性教育的孩子,通常會表現出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自卑孤僻等性格劣勢。
很多孩子在12歲以前,都會把爸爸當成是自己的偶像。爸爸的加入不僅能緩解媽媽的育兒壓力,更對寶寶有以下5大好處。
強強媽覺得兒子愛哭、嬌氣,正是因為父愛缺席。爸爸是孩子們接觸最早的男性,父愛的關懷和陪伴,能幫助男孩子養成堅毅、剛強的性格。父親的贊美和鼓勵,也會讓女兒變得更加自信。
父親是大多數孩子的啟蒙體育老師,游泳健將傅園慧的父親就對她產生了深厚的影響。男性大多偏愛運動,由爸爸帶大的寶寶,身體素質往往剛好,也不容易生病。
女性的育兒方式細致體貼,但過于完美的呵護往往太過刻板,因此也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不拘小節的爸爸們,雖然常常在帶孩子的過程中鬧烏龍,但這種輕松活潑的教育方式,更有助于開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創造力。
同齡的女性往往比男性更成熟,所以爸爸們總是會更具「孩子氣」。比起處處小心謹慎的媽媽,爸爸更喜歡跟孩子玩,比如帶著寶寶做模型,甚至反過來讓孩子照顧自己等。這樣的互動中,孩子更能培養動手能力。
有些爸爸未必能說會道,但他們為數不多的人生建議,往往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最近熱映的《哪吒》中,李靖一席關于把命運握在自己手里的叮囑,就徹底改寫了哪吒的命運。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現實映射。
爸爸帶大的孩子,往往聰明又獨立!
你們家做到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