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這首歌似乎唱出了所有父母心底里最真實的想法。畢竟不管是家資百萬還是身無分文,最終只不過是像歌曲中唱的那樣「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唯一讓父母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孩子。
孩子作為父母生命的延續,他們成長的每個過程都傾注了父母無限的愛,可有時候,「家里沒錢」這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偏偏在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上捅了一個大窟窿。
特別是當童言無忌的孩子問出「為啥我家沒錢」的問題時,更是戳中了父母內心中最痛的地方。
「怎麼回答」就成為父母最犯愁的內容。
網上看到一位媽媽分享的經歷。
一家人吃早餐時,孩子看到爸爸手上的老繭,突然問媽媽:
「爸爸一直都很努力,為啥我們家里窮?」
媽媽沉默了幾秒鐘,回答孩子說:
「我最欣慰的是你能看到爸爸的努力,略微失望的是你沒看到改變。我們的生活正在逐步變好,不是嗎?爸爸的功勞最大,其次是媽媽和你,我們要一起加油哦。」
不可否認,這位媽媽的回答是我聽過的最美的答案,也是孩子心底的一顆種子。不怨天尤人,沒有抱怨,只有對于未來的希望和祝福,孩子自然也會對生活更加充滿期待。
如果這位寶媽選擇其他的回答方式時,會導致什麼結果呢?
✔ 若是父母告訴孩子家里很有錢,孩子可能變得愛炫富、愛攀比,難以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 若是父母告訴孩子,家里很窮,所以沒錢,孩子可能就會產生自卑心理,在同齡人面前也不好意思,不愿意與同齡人交往。這對孩子的性格養成可不是一件好事。
若是家庭經濟條件不好,想讓孩子不自卑,父母就要注意自己的回答方式,避免誤導孩子。
【方法一】:父母要起到正向教導的作用
父母應讓孩子知道,經濟條件不好,只是暫時的家庭經濟狀態。但父母都很努力,會讓一家人的生活變得越來越好。
父母要起到正向教導的作用,比如,告訴孩子父母小時候的家境、生活條件,與現在的經濟條件做一個對比 ,讓孩子知道父母同樣經歷了上學、讀書的階段,努力學習知識,現在才能憑自己的能力賺錢養家。
父母應當讓孩子明白,自己已經在很努力工作,而且積極上進,孩子自然也要努力學習。
【方法二】:讓孩子正視挫折,調整心態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難免會有挫折,也會有失敗。家長就要引導孩子正視挫折和失敗,保持應有的理性,積極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只有孩子的心態好了,才能沉著應對面臨的挫折和失敗,并且想辦法解決已經發生的問題,將來才會不懼怕困難和失敗。
【方法三】:為孩子創造促進成長的環境
孩子的教育和成長,家庭環境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家長就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利于孩子成長的環境,比如,家長多陪伴孩子,達到有效陪伴的效果,而不是坐在一邊看電視、玩手機。
家長應盡量帶孩子去參加戶外活動,比如踏青、爬山等等,或者去名山大川旅游,讓孩子可以在大自然自由呼吸,還能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方法四】:應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父母要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讓孩子感染到父母的正能量,并逐漸對生活充滿信心。孩子在父母的影響下,也會變得積極向上,對生活保持樂觀的態度。
父母就要讓孩子多了解一些正能量的事例,讓孩子看到生活中的正能量。
【方法五】:父母要幫孩子樹立家庭責任感
無論經濟條件好不好,父母都要幫孩子樹立家庭責任感,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孩子才會有為家庭做出應有貢獻的想法,才會承擔起自己的家庭責任。
因為孩子有了責任意識,在平時也會主動承擔一些家務,學會關心和體貼父母,在學習上不容易有懈怠思想。
✔ 父母要讓孩子明白,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思進取,沒有上進心,將來就更沒有可能改變自己的現狀。
✔ 父母還要讓孩子看到,正是父母的努力、上進,才讓家庭經濟條件變得越來越好,家庭幸福度才會更高。
這兩個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有讓孩子首先認識到現狀才不會養成大手大腳的毛病,同時父母也要給予孩子必要的自信,讓孩子看得到未來,只有這樣,孩子才會將「為什麼我家里窮」這個問題真正的想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