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時間和一位當小學老師的朋友約飯。聊天中朋友說到大部分女性有孩子后,都是以孩子為先。我帶的學生這學期升三年級了,我發現好幾位職場媽媽都辭職了,變成了家庭主婦。有幾位媽媽的工作和事業都很不錯,但還是辭職了。
我身邊的老師也說,學生一到三年級,班里就多了很多全職媽媽。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甘愿放棄自己的工作。
家長們都知道三年級效應,知道三年級的學習對以后的學習很重要,三年級后如果想要孩子有好的學習習慣和好成績,多半需要有一方父母在家全職,而這個人選多半是媽媽。「等孩子上三年級,很多職場媽媽都會辭職」老師一語揭露教育真相。
了解教育,關心孩子學習的家長,應該都了解三年級效應這個名詞。
三年級效應就是指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由于學習的知識和內容相對簡單,成績不錯,但到了三年級學習內容突然增多,導致成績急速下滑,與一二年級的優秀有著天壤之別。
而之所以出現三年級效應,多半是一二年級的重復學習,導致孩子上課期間容易走神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而且一二年級的基本功沒有掌握牢固。到了三年級開始學習新內容了,很多學生就跟不上了,學習成績開始走下坡路。
所以說小學一二年級的成績具有很大的欺騙性,很多父母都很自信但是到了三年級,孩子的成績突然下降,有些孩子還明顯跟不上老師和班里其他同學的節奏。而三年級的學習狀態和成績又影響著孩子以后的學習動力和激情。
如果孩子三年級成績下降厲害,又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就很容易產生自卑和厭學心理。
一旦出現這種心理,孩子就容易對學習自暴自棄,過早地對學習失去動力,那麼孩子可能早早就會放棄學業。很多父母正是看到了三年級效應的危害,所以為了更好地引導孩子學習,到了孩子三年級后很多媽媽就辭職了,希望多點時間,自己能專心的輔導孩子學習。
如何避免「三年級現象」的發生?
一句話總結,就是:分年級,抓重點,提前規劃可預防。
一年級:識字量、拼音和閱讀習慣,剛上小學,識字量要跟上、拼音要學會,才能自主閱讀。在預習的語文時就把著重注意生字的預習,我建議用小程序【看拼音寫詞語出題器】來學習生字詞的,每預習一課,就從出題器中下載當課的生字詞進行描紅、做到先熟悉。然后在選擇額外擴詞生成練習卷,不僅要學會生字的本身、還要每學一個生字組2-3個詞語,做到「字不離詞」!
二年級:加強聽寫和背誦,生字詞每天都要聽寫,課文要會默寫。家長不一定有時間天天給孩子報默,上面提到的看拼音寫詞語出題器就有語音報默功能,只需設定好需要聽寫的字詞就可以一鍵生成語音讓孩子自己聽寫了,省時省力!
三年級:重點就是集中精力抓閱讀,閱讀以晚讀為主,睡前一小時之內是閱讀的最佳時間,書目以快樂讀書吧內容為主。只有一二三年級分別抓好重點,娃才不會出現所謂的「三年級現象」,其成績也才會好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