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間總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雖然是一句簡單的口頭禪,但仔細想一想卻充滿了哲理,偏向于遺傳學。
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會說:
「你看這孩子的媽媽就是個暴脾氣,生出來的孩子性格大大咧咧不怕惹事」
「母親性格扭扭捏捏,孩子長大后勢必會唯唯諾諾,很難成氣候……」
然而大家印象中的常理有不少家庭卻大相徑庭,原本脾氣柔和的父母卻能生出雷厲風行的孩子,不禁讓人懷疑孩子的這種「怪脾氣」到底是不是「親生的」?
昨天無意間看到一位網友評論的內容,這位寶媽性格內向十分幸運生了一對雙胞胎,可讓她和孩子爸不解的是為什麼兒女的性格截然相反:兒子脾氣較為敏感,性格比較女性化,動不動就喜歡哭;女兒神經大條,做事情風風火火毫無顧忌。唯一相同的地方就是愛發脾氣,自律差,徹底整迷糊了。
我們來看看官方怎麼說?
據多項關于孩子性格的研究發現:孩子的脾氣秉性與遺傳關系不大。言簡意賅,父母的性格或者是其他直系親屬,孩子性格相似純屬雷同。
教學成績優異的副校長李新英認為,一個人的人格發展和「大腦神經遞質」有關,如果大腦神經遞質少(5-羥色胺、多巴胺、乙酰膽堿等),會對人們的心理以及行為造成影響,出現內向的性格。
還有一些育兒專家表示,孩子性格與準媽媽在孕期時的一些行為有關,也就說或許在娘胎里就已經能決定孩子的性格了。
長期累積負面情緒:
相信很多準媽媽都有過這樣的感受,「在得知自己懷孕肚子里有小生命的那一刻,心情無比的激動興奮。可隨著時間推移,受生活壓力、經濟支出、體內孕激素和[雌☆激☆素]的變化等影響,或許會害怕,或許會擔憂、或許會煩躁……」
確實,綜合方面考慮,孕媽媽出現這些現象是正常的,但不要過于累積負面情緒。因為情緒波動較大,肚中的胎寶也會受影響,不僅會生出喜怒無常的寶寶,對于未滿三個月的孕婦, 還容易帶來早產、胎停等危險。
長期營養不良:
很多女性懷孕后不知道如何健康飲食,尤其是孕吐簡直「生不如死」,比如吃什麼吐什麼、聞到油煙味就想吐、吐到去醫院輸液等等,準媽媽們不由得擔心,孕吐多了會傷害到寶寶。
事實上,絕大多數孕吐對孕婦本身以及胎兒都是無害的,這時候有些特殊的愛好,想吃辣條、薯片、漢堡包、烤肉都可以適度滿足。但在結束孕吐后,通常是妊娠12~16周后,就別再挑食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了。
還這麼做很容易因為長期飲食不均衡,導致營養不良生出早產兒、愛挑食的寶寶、免疫力低下的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