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來說,好多媽媽為自己寶寶不會爬直接就會走路而自豪,這似乎和孩子聰明劃上了等號。可事實上真的是這樣的嗎?
一個人成長是有規律的,嬰幼兒時期尤其是這樣,老話說:先會翻身,再會坐立。至于站立走路都是更以后的事情。與其急著讓孩子學走路,不如讓孩子多經歷些爬的階段。因為爬對于孩子來說好處太多了。
因為爬行這個動作可以幫助孩子協調四肢,這對孩子的思考能力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反復的爬行讓孩子的大腦不斷地運轉,孩子就會越來越聰明。
因為爬行的過程,孩子四肢所要承受一定的力才能來回前后的挪動,這樣爬行次數多了,孩子的肌肉才會更緊實,四肢的力量才會鍛煉出來。以后再訓練孩子的站立和走路才會更輕松。
一個人的平衡在爬行階段體現得最為淋漓盡致。平衡感孩子的運動機能就好,平衡感好,孩子以后學習站立和走路的過程就會越快越好。能最大程度地防止孩子因為始終站不穩而產生挫敗感。
孩子集中注意力是一種十分珍貴的能力,這對于孩子日后的學習,工作等等都有好的幫助,而孩子在爬行的過程中就能好好的鍛煉這種能力,因為不專注孩子勢必無法從一點成功爬到下一個點。
在孩子爬行的過程中,孩子的胸廓能夠得到有效充分舒張,能夠有效地鍛煉到孩子的心肺功能,這對孩子的身體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以上就是孩子經常爬行所能帶來的好處和優勢。所以,家長不要追求孩子早早就會走,而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讓孩子穩穩當當地爬,讓孩子多一點爬的經歷,也算是媽媽送給孩子人生的一個好的禮物。
當然,訓練孩子爬行的過程需要些方法和耐心。一般情況下,孩子長到七八個月就可以幫孩子爬行的練習了。另外,孩子爬行的標準是等到坐穩以后,這是一個基礎,滿足這個條件再通過玩具誘惑的方式,讓孩子慢慢地形成爬的行為和動作。切不可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