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家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但成長中孩子難免會有叛逆的時候。不少家長發現,孩子長到2歲時開始變得不聽話,并有明顯叛逆的傾向,越來越難管教。
所以,不少人都把孩子的這個階段稱為「可怕的2歲」,也就是Terrible Two,這是什麼原因呢?孩子叛逆又該怎麼辦?
1.小桃媽:「不」成了她的口頭禪
可怕可能就是開始變得叛逆吧,啥都要和大人對著干。小桃說三句話有兩句半都是「不不不」,讓她吃飯就是一個「不吃」,讓她喝牛奶「不喝」,好好商量哄著她,還是「不」;提高音量呵斥還是「不」;假裝不理她結果還是「不」。
每天和孩子斗智斗勇,有時候都被氣飽了,真是心力憔悴!
2.天天媽:啥都不讓人碰,干啥都是「我的」
怎麼個可怕法?來我家帶一天娃就知道了!我這2歲的兒子,現在是家里的「老大」,被他看上的東西,別人可別想碰!
新買的玩具,一定要緊緊拽在手里,沒經過他的同意亂動,結果一定是大哭大鬧的。
甚至還想「占據」我,稍微一離開他就要又哭又鬧,老公找我時兒子還大吼:「媽媽是我的,不準你找她!」我和老公都無言以對。
3.甜甜爸:什麼都要如她的意,甜甜不「甜」了
我家這女兒,以前覺得像個小天使,現在簡直就是個「惡魔」。
平時不是哭就是鬧,一言不合就發脾氣,生氣時還「自虐」不是咬手就是滿地打滾。
凡事都要順著她的意,餅干碎了一定要讓粘起來,坐公交一定要自己去投幣,就連脫衣服都要求先脫褲子再脫上衣,不按她說的來就開始鬧,甜甜哪還「甜」!
1.處于三「期」并發的特殊時期
孩子從2歲開始就進入了自我意識的發展期、物權敏感期和秩序敏感期,這個階段,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物權意識強烈且熱愛秩序。
自我意識催生了獨立意識,孩子不聽家長的話,常用「不」作為武器。而對于物品,孩子的占有欲提升,不再愿意和他人分享,甚至不讓他人觸碰。
而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抗拒變通,對物品擺放、做事的順序等都有著嚴格的要求,一旦有改變就會感到不安、焦慮,因此總想辦法反抗。
了解了這三個「期」,就不難理解孩子為何如此叛逆了!
2.希望獨立但能力不夠
2歲的寶寶其實已經有了獨立的想法,他們總是對家長說「不」,要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其實就是發出了「希望獨立」的信號。
他們想證明「我可以」,但又因為表達能力和實踐能力不夠,只能用叛逆行為來實現。比如什麼都想要自己來,總想要別人聽他的,不然就會情緒爆發。這個時期的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有這樣的行為也不難理解。
孩子進入叛逆期,家長該怎麼教導?
1.時刻保持冷靜,與孩子進行共情溝通
孩子情緒爆發時,家長們首先要保持冷靜,比如多默念幾次「親生的」,然后接受孩子的情緒,和孩子友好溝通,了解發脾氣的原因,安撫孩子的情緒。溝通時站在寶寶的角度詢問孩子,引導孩子明白有一些規則是苦惱不能解決的。
《可怕的兩歲》中,關于這部分有很詳細的建立有效獎懲機制的敘述,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有效控制和安撫孩子的情緒,同時也能夠轉移孩子的情緒。
2.尊重寶寶的敏感期,給寶寶獨立的機會
第一,孩子想要獨立,家長就應該給孩子一些獨立的空間和自由,只要沒有危險,就不阻止孩子探索,如孩子想要掃地就給他掃,想要自己吃飯就讓他自己吃。
第二,對于孩子常常說的「不」,家長們可以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比如給孩子準備A、B、C的選項,讓孩子自己選擇。
最后,若孩子對秩序特別講究,家長可以順著孩子的意去做,給孩子提前列好任務計劃,讓他有充分的準備,若有變動也要提前告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