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長在育兒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有些孩子比較乖有些孩子比較淘氣,對於比較淘氣的小孩,家長們簡直頭疼到想哭。
俗話講,養不教,父母之過。
孩子在小時候如果教不好,長大不僅難成大器,還擔心以後會犯什麼大錯,影響他人同時也影響自己。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要做到「四不慣」「三不管」,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長,將來才能更優秀!
四不慣
1、孩子沒規矩不能慣著
無規矩不成方圓,這是自古流傳下來的教育箴言
孩子就像一條奔湧向前的河流,父母要做的,應該是順應他前進的方向,給他築起堅固的堤壩,讓這條河流不會因為失控而四處肆虐,也讓他能夠流淌得更遠,直到匯入大海。
而規矩就是這個堤壩。
立規矩要趁早,不要覺得孩子年紀小,就可以慣著,現在慣著,以後想管得時候就管不住了。
從小教會孩子瞭解社會規則,明確告訴孩子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開始會很難,但孩子成長後,會明白父母的苦心。
2、推諉症不能慣
小孩犯錯家長一定要及時指出,教育他們要勇於承認錯誤並改正。
有些孩子做錯事害怕家長懲罰,會直接推卸給別人說別人犯錯。
一旦形成推諉的習慣,以後做事情也會形成不負責任的性格。
3、孩子對長輩不敬不能慣著
現在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常常會出現一個家庭裡幾個老人圍著孩子轉的情況,有的孩子就被慣壞了,對著老人呼來喝去,沒有絲毫敬意。
這點父母一定不能慣著,作為一個普通人,雖然不需要學會一個高級場所才用到的禮儀,但是最基本的禮貌是很有必要的。
尊老愛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最基本的禮貌,一個在家裡對長輩不敬的孩子,到社會上也不懂禮貌為何物,這樣的孩子,很容易長歪,也很容易讓人敬而遠之。
4、孩子哭鬧耍賴不能慣著
教育孩子,父母一定要有原則,不能總是對孩子妥協,哪怕孩子哭鬧耍賴,父母妥協的次數多了,會讓孩子形成錯誤判斷:
只要堅持哭下去,總能得到我想要的。
父母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讓他一耍賴就能獲得想要的東西,這是在説明他建立一個錯誤的人生觀和世界秩序。
父母要學會堅定的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讓孩子明白大人的原則和底線,反復幾次之後,他們自然就會懂得:無理取鬧,並不能達到目的。
兩不管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
蘇霍姆林斯基說:
「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父母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就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孩子做的時候其實是在給你添麻煩。
但是教育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孩子才會成長。
2、孩子自己能做的選擇不要管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業,什麼時候選定物件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
成年人選擇著自己的人生方向,孩子同樣需要選擇。
父母要給孩子的選擇權力和自由,小的時候學會選擇自己穿什麼,做什麼。
長大後面對那些可以改變命運的選擇時,孩子才能聽從自己的內心,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
Wendy媽有話說:
常言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孩子成長教育同樣如此,父母在孩子成長軌跡上堅守底線,留有原則,做到「兩不管,四不慣」原則,孩子今後更有出息,父母也會為孩子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