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高與顏值,都是重要的外貌組成部分。而且,身高比較高的人,也容易顯得氣質脫俗,因而父母也尤其注意這點。
發現孩子比同齡人高,父母的心中肯定是欣慰和驕傲的;而一旦發現孩子在同齡人中身高處於落後狀態,父母就會很著急,想盡一切辦法試圖幫孩子往上躥。
但一味亂補充營養也是不對的,很容易不長高反長胖,想擁有大高個,營養、運動、睡眠一項都不能少。
尤其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繁重,寫作業寫到很晚,睡眠自然就很難保持充足狀態,父母更應重視。
一天之中,生長激素的分泌有兩個高峰期。一個是晚上10點到淩晨1點,另一個是早上5:00~7:00。
如果在這兩個高峰期內,孩子都
處於深度睡眠,有利於長身高。
當然,對於現在的孩子來說,想要在10點之前完成作業並洗漱上床、保持深度睡眠狀態,幾乎是不可能的。
而早上的起床點也幾乎都在7點之前,不過有條件的話,父母還是儘量別在這個「時間點」之前叫醒孩子,因為這樣很容易錯過長高關鍵期。
就連資料中提倡的優質睡眠構成,也是以7點為分界點的。
除了長高之外,睡眠時間對於孩子的成績來說也會有一定影響,可參照下面這張統計表。
不過必須要說的是,每個人的生物鐘不一樣,也存在個體差異。
在同樣的睡眠時間內,孩子們的睡眠品質也是不一樣的。睡眠品質高的孩子,可能睡6個小時就足夠了,第二天照樣精神抖擻;而睡眠品質差的人,即便睡覺時間長,也總感覺困頓。
能做到的家長,儘量不要在7點之前叫醒孩子。如果現實條件限制,不得不這麼做,家長就要曲線救國,提高孩子的睡眠品質,在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最好的睡眠效果。
並且,叫孩子起床的方式是否妥當,也會影響長高。
大部分父母選取的吼叫、掀被子,都是不對的,不僅容易嚇到孩子,也會影響他的精神和身體狀態。
老話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這不見得適用於所有人。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曾經根據專家們的研究成果,對個年齡段提出睡眠時間建議:
我們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
根據睡眠時間,我們可以推斷一下,早上幾點叫醒孩子比較合適。
嬰兒我們就不用多說了,他們幾乎每天都是吃了睡、睡了吃,偶爾玩一會兒,多數時候是他們叫醒我們……
隨著月齡變大,寶寶身體骨骼、肌肉的發育,可以做很多動作,活動時間也就變長了,但是一天還是需要睡11-14個小時的。
對於那些比較愛睡覺的寶寶,如果白天睡了2個小時,晚上9點入睡的話,不用為了養成孩子早期習慣而刻意叫醒他,可以讓他睡到自然醒。
如果孩子期間拉臭臭或是需要餵奶,這時候還是要去照顧的。不過除此以外,我們要做的就是儘量不要人為的去打斷孩子的睡眠。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晚上睡覺之前就要做好足夠的準備。
•睡前的最後一頓奶,不要喂寶寶吃很多,寶寶滿足就可以。
因為有不少寶媽在寶寶吃完之後還是會一直讓寶寶再吃兩口,總覺得寶寶沒吃飽,怕晚上亂你。
其實吃太飽,寶寶睡覺時可能會不安穩,所以,只要寶寶吃滿足就行了。
•晚上給寶寶餵奶之後就換一個容量大且不側漏的紙尿褲。
穿紙尿褲可以讓寶寶和媽媽都睡得更安穩一些,不過對於那些比較敏感的寶寶,可能尿濕一次就哭鬧的不行,所以,寶媽還是要選擇一款透氣性強且容量大的紙尿褲,好減少寶寶夜晚尿濕醒來的次數。
不過即便如此,晚上還是需要中間檢查一次給寶寶更換,可以在餵奶之後更換,避免多次吵醒,還能預防紅屁屁。
•注意室內溫度要讓寶寶舒適。
一般來說,孩子覺得舒服的溫度在22℃左右,不要低於18℃,也不宜高過28℃。這樣能從一定程度上確保寶寶晚上睡得安穩一些。不過要注意,如果開空調的話,空調顯示的溫度並不等於室溫,所以,有必要的話可以買個溫度計測量一下。
寶寶3歲就進入了兒童期,這個時候可以明顯的感受到孩子的變化,下巴比以前尖了,身體比以前修長了。
這個時期的寶寶,睡眠時間比之前減少了一些,不過還是需要10-13個小時。3-5歲的孩子正好在上幼稚園,通常中午會進行午休,假設是2小時的,晚上最好可以8點入睡,7點之前就不需要叫醒孩子。
如果孩子總是晚睡,那麼就可以適當加大孩子白天的活動量。對於學齡前兒童,他們已經不會像小嬰兒那樣白天活動多了晚上哭鬧睡不好。他們對身體的控制力已經增強很多了,所以,白天累了,晚上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睡得會更香。
同時還要注意,孩子晚上睡前不讓他喝太多水,否則容易尿床或是起夜次數增多,打擾睡眠。
從表格裡可以看出來,人一生的睡眠規律是年齡越大睡得越少,6歲以上的學齡兒童,睡眠時間在9-11個小時,秋冬季節上學期間幾乎無法保證午休,外加課業的繁重很大一部分孩子無法保證睡眠時間。
就按最少9小時來算,孩子晚上如果10點可以去睡覺,早上7點之前最好不要叫醒孩子。
在美國,很多州都延後上學的時間,中國江蘇等地區從去年起,也推後了小學上學的時間,希望讓孩子可以多睡一會兒 — 不要小看這一會兒,它對青少年尤其重要。美國加州大學有個研究,發現許多被診斷為過動注意力缺失(ADHD)的孩子在睡飽之後症狀就消失了。
有一個實驗是讓被試者在學習完100個生字後,一組去睡覺,另一組不准睡。結果發現不准睡的那組成績比睡覺組差了40%。這個實驗說明了熬夜學習最沒有效率 — 不睡覺的話,大腦記不住,徒勞無功。
通常,睡眠學習效率最高的是最後兩小時。因為睡眠的最後兩小時(如晚上11點去睡,次日早上5點到7點就是醒來前的兩小時)是大腦處理技術性(如彈鋼琴或打高爾夫球的技巧)記憶的時間,所以要讓孩子睡飽,所學技能才會進步。
很不幸的是,我們常開鬧鐘把孩子叫起,縮短了其處理技能學習的時間。很多求好心切的教練更讓選手晚睡早起來勤奮練習,結果反而犧牲掉了這兩小時精進技術的機會。
在REM(快速眼球運動睡眠)時,我們的肌肉完全放鬆,大腦可以大膽地在夢中追逐獵物,練習打架,複習演化所賦予的生存本能而不會出事,所以這對創造力非常有幫助。
有個實驗是當大學生做夢時,把他們搖醒,給他們看一串字母,如OSGOE,要他們儘快地說出這是什麼英文字母的組合(正確答案是GOOSE)。結果其在REM中的表現比在NREM睡眠時的正確率高了很多。
如果每晚睡眠時間少於3小時,免疫力會降低50%。實驗中把感冒病毒噴進大學生的鼻腔,然後抽血看身體中的抗體情形,結果發現睡眠少於5小時的人,有50%被感染了,但睡足7小時以上的人,只有18%感冒。
睡眠不足會使血壓上升,引發交感神經活化,使其大量分泌壓力激素,壓抑了免疫系統,小孩子更是如此。本來我們在睡眠時會分泌生長激素,可以修補血管內層的損傷,現在停止分泌了,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
新的睡眠研究讓父母看到睡眠不是學習的敵人,而是學習的夥伴,孩子睡得飽,學習效果才會好。
Wendy媽有話說:
「媽媽,你快量量我長高了嗎?我這一段時間睡得特別好,我一定長高了!」要想孩子長得高,就要保證孩子的睡眠品質和睡眠時間。所以,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千萬不要輕易打擾他噢,或許他正在偷偷的長個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