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居小楊家的兒子考上了臨省一所重點的大學,這個學校在全國的排名也是數一數二的。從小我就對這個小孩有很深的印象,為人非常的謙虛,很有禮貌,從來不與別人爭搶而紅臉。
小楊的家庭條件一般,夫妻兩個只有這個兒子,但是他們從來不會因為只有這一個兒子而去嬌慣他。他們從小就教兒子如何做飯,燒菜和做家務。平時夫妻二人上班比較忙,有時候回到家會比較晚,每當這個時候,小李的兒子就會幫助爸爸媽媽把飯和菜燒好,讓他們一下班就能吃到飯。
農忙時節,小楊會帶著兒子去農村的爺爺奶奶家,幫爺爺奶奶插秧,施肥等等。小楊的教育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小孩從小就培養起吃苦耐勞的品格。現在小楊的兒子要去外省上大學,夫妻二人雖然很是不舍,但我有理由相信這個小伙子會照顧好自己,給父母一個滿意的答卷。
話說回來,我的同事小趙的兒子就沒有這麼省心了。小趙家庭條件比較富裕,爺爺奶奶都是退休的人,吃喝住行都能比一般人高出一截。但是小趙的兒子如今已經二十好幾的人了,卻整天窩在家里不出門,開始啃老了,小趙每天都苦著個臉。
小趙從小就比較寵著自己的這個兒子,加上他是獨子,自己的兒子也是獨子,爺爺奶奶歡喜的不得了,整天想著法的給這個外孫買好吃的好玩的。漸漸地小趙的兒子開始飄了,上學也不好好上,和同學不比成績比吃穿,慢慢地變成了現在這副模樣。高中沒有讀完就輟學在家,整天靠著父母的錢生活,除了打游戲就是睡覺,20歲不到的年紀就已經180斤了。
無論是貧窮的家庭,還是富裕的家庭,比起給孩子買各種補品營養,我覺得家長更應該給小孩吃這樣兩件東西,雖然比不上山珍海味美味,但是卻可以讓小孩受益終身。
我們不可能一輩子陪在孩子的身邊,要試著幫助孩子養成獨立自主的品行,只有這樣才能算是真正地培養小孩。
老一輩的人到老喜歡吃苦的東西,甜的東西反而不敢進嘴。因為他們知道,苦是這個世界上最應該品嘗的味道。沒有苦哪來的甜。
要敢于放手讓孩子吃苦,只有吃下了這份苦,才能真正地成長起來。看看老一輩的共產黨員,他們爬雪山,過草地,吃別人所不能吃的苦,最終實現了祖國統一的大業,他們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榜樣。
吃虧不是壞事,小孩子如果沒有吃虧之心,凡事都要奪取擁有,這勢必會造成小孩不懂謙讓的毛病。
但是吃虧不是一味的忍讓,如果自己的權利已經受到極大的損害而不去反抗,那就是懦弱的表現。適當的吃虧,可以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無論是朋友還是夫妻,親人還是同事,都應該有這種禮貌謙讓的良知。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從小給孩子養成吃苦和吃虧的好習慣,不管在哪里都會終身受用。父母有一天會離開孩子,但是這樣的教育卻會永遠的伴隨著他們而永不會丟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