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信奉一個觀點,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家長們不辭辛苦的陪著孩子上各種各樣的特長班補習班,為的就是讓他在同齡人中脫穎而出,進而獲得老師的青睞和學校的重視。
孩子能出人頭地地自然是喜事一件,但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是讀書的料,有些孩子天生對文化課的學習不感興趣,就算家長強逼著他們,也只會讓孩子誕生出逆反心理。
什麼樣的孩子是讀書的料呢?這一點就需要家長仔細甄別了。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7歲之前就已注定,多數父母卻不懂這個道理。
一起來看看劉女士的故事,也許她的經歷會讓你產生共鳴。
劉女士和丈夫都畢業于名校,兩個人是高學歷,又都是博士生,剛談戀愛的時候周圍人就覺得這二人結婚后生下的孩子一定相當不凡。
鑒于兩個人的智商都很高,所以他們倆對孩子抱以極大的期望,懷孕的那幾個月都沒放過,每天都堅持不懈的進行胎教。
孩子出生后,夫妻倆又花費了大量的精力給孩子報了課程補習班,本以為這種教育會讓孩子早早的展現出優秀的一面,可沒想到孩子讀小學的時候就已經有點力不從心了。
夫妻倆只是給孩子額外布置了一點點任務,兒子就忙不過來,別說是參加補習班,就連學校的作業都完不成。
不僅如此,兒子的成績也絲毫沒有起色,天天熬夜學習,戶外活動的時間被急劇壓縮。
劉女士想不通,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能適應這樣的節奏,自己的孩子卻做不到?
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四年級,學習成績毫無波動,身體健康也越來越差,醫生檢查后發現這個孩子的免疫力極低,生病簡直是家常便飯。
慢慢的孩子到了上國中的年紀,面對著令人頭大成績,劉女士不得不接受殘酷的現實,自己的孩子的確沒有讀書的天賦。
孩子并不是不努力,相反,劉女士的兒子在學習上十分懂事,無論家長布置了怎樣的任務,他都會積極努力的完成,劉女士也深知兒子足夠認真,她又怎能不分青紅皂白的批評孩子呢?
心理學數據顯示,學渣在學習上花費的時間其實會比學習好的學生更多,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就拿天賦這件事來舉例子,有些人天生對數字敏感,他們算起題來有如神助,有些人天生就擅長唱歌,隨便練一下就能技驚四座,在學習這件事上也是一樣的,有天賦的孩子根本不需要花太多的時間死記硬背,只有沒天賦的孩子才必須付出成倍的努力。
有些孩子天生就擅長學習,而有的孩子天生就不適合讀書,要想知道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其實7歲之前就能判斷出來,只可惜大多數的父母并不懂得這個道理。
一起來看看孩子在這兩件事上有沒有達到標準吧。
一,專注力。
一個人能否成功,專注力也是關鍵,因為一切學習的基礎連帶著能否學好的重點都關乎于專注力的強弱。假如孩子的專注力較弱,就算天生聰穎,他也很難在學習方面表現優秀。
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說的,專注力比智力更加重要,因為成績的好壞完全取決于專注力,即便孩子在學習方面沒有天賦,只要專注力足夠,他也能超過同齡人。
家長在這里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專注力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保護出來的,這一點需要從嬰兒時期著手。
嬰兒的專注力非常強,這是與生俱來的天賦,但是隨著年齡的逐漸變大,專注力會逐漸喪失。
家長可以試著尊重孩子的行為,不要過多的打擾他,如果總是在他專心擺弄玩具的時候一會問他要不要喝水,一會兒給他拿東西吃,這種行為就會使得孩子的專注力被破壞。
二,閱讀習慣。
假如一個孩子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他的智力發展就會超越同齡人。有閱讀的習慣證明著有思考的模式,而不閱讀自然就不想著思考。
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善于觀察細節,腦袋靈活的人,不妨與他們共同進行親子閱讀,從而讓乏味的過程變得富有趣味性。
這麼做不光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還能為他們拓展知識和視野,久而久之孩子自然會愛上閱讀,愛上思考
綜上所述,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7歲之前就已經注定了,如果大家想知道自家孩子在學習上有沒有天賦,不妨觀察下他們在幼兒園時期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