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婆婆去世得早,公公一人把兒子撫養成人。
公公是小學校長,教育孩子特別有一套,小李老公名牌大學畢業,現在是一家大型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
小李娘家在外地,父母都不在身邊,在老家也有自己的工作,也不方便過來幫忙帶孩子。
孩子兩歲之前,都是小李一個人帶孩子,但是孩子兩歲以后,小李感覺自己應該出去上班,否則長期在家跟社會脫節了。
而剛好小李的公公退休,就主動承擔了幫忙帶孩子的任務。
小李和老公非常開心,畢竟公公當了多年小學校長,還是當地的優秀教師,對教育孩子方面非常有自己拿手的一套。
剛好孩子也兩歲了,稍微可以離開媽媽獨立一些。
但是沒等一兩個月,小李就發現了問題。公公經常給孩子甩幾本貼貼畫的書,讓孩子自己在一邊玩兒。
孩子倒是也安靜,而且自己一坐那里就是一個小時以上。
小李對此頗有微詞,但是也不好直接說。她婉轉地跟公公提出,如果您太累了,就把孩子送去樓下的早教班吧,你也能輕松一些。
孩子的爺爺說:我不累,你們放心吧,我心里有數。
小李跟老公嘲笑道:小學校長的水平也不過如此吧!
公公依舊給孫子買各種各樣的貼紙。識字的,英語的,數學的,思維的,動物的,建筑的。一年下來,孫子貼了幾百本貼貼畫書。
孩子終于三歲了,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小李松了一口氣:孩子終于不用每天都玩貼紙了,她其實也隱隱有些擔心孩子入園會遇到問題。
開學一個月以后,老師對孩子滿口稱贊。別的孩子三歲,剛上幼兒園,充滿了分離焦慮,對于老師發出的指令,也是似懂非懂。
在一起做游戲的時候,注意力也不能集中,幼兒園做一些簡單的折紙,有的孩子手拿起紙張都很困難。
但是小李的孩子,在很多方面能與中班甚至大班的孩子媲美。
他注意力集中時間比較長,理解能力也強。老師說一句話,其他孩子還沒有反應過來,他已經先舉了手。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更是領先一籌,老師的原話是「精細動作發育得特別好。」
小李很開心,回家就把老師的表揚跟孩子爺爺說了。
身為小學校長的爺爺說,現在你知道我讓孩子玩貼貼畫的用心良苦了吧?這可比幾萬塊錢的早教效果好多了。
現在貼貼畫涉及的主題豐富多彩,背景也非常豐富,放在孩子面前,就像一部動畫片。但是孩子可以成為這部動畫片的導演。他們把貼紙貼在想要的地方。
孩子的興趣和注意力會被極大的吸引,就像看動畫片一樣,他們能長時間的坐在貼貼畫的書前面。
反過來讓孩子長時間專注做一件事,也是對孩子專注力的一種訓練。
爺爺每天都對孩子進行專注力訓練,孩子到了幼兒園以后,專注的時間當然長了。
貼貼畫需要孩子首先用手指尖兒把貼貼花從紙上撕下來。力量要適中,如果太大,會把貼貼紙撕壞。如果力量太小,又撕不下來。
回到場景頁面去粘貼的時候,又要對住圖形最外面的線框,去貼準。
這一系列的動作是一套很復雜的精細動作。
孩子上幼兒園以后,折紙,貼畫,做手工,需要的都是精細動作。
小李孩子早已經過了一年幾百上萬張貼貼紙的訓練,精細動作當然要高于其他孩子。
孩子在玩貼貼畫的過程當中,會調用手,腦,眼等多感官。這樣大腦中負責這些感官的部分被同時激活,也就是說大腦都不會受到同時刺激,同時活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