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手指、摳鼻子、打腦袋,娃的這些小動作可能在求救,家長要看懂
2022/11/14

最近,10個月的藍藍一直打自己的頭,父母不知道孩子這是怎麼了,連忙在群里詢問。

一問才發現,原來很多小寶寶都有這樣的情況,不僅打自己的頭,有的還抓自己的小臉,咬手指頭、挖鼻子……

小朋友們為什麼會有這些小動作呢?家長要不要制止,否則給孩子帶來傷害怎麼辦?

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時確實都有過不同的「小動作」,比如是吸吮手指、咬手指、咬嘴唇、咬指甲、撞頭、磨牙、挖鼻孔,憋氣等等。

這些「小動作」背后產生的原因主要有3個:

①孩子生長發育需要,比如有的孩子出牙,會一直磨牙緩解出牙帶來的不適。

②是個別孩子的特殊癖好,有的娃覺得「手指」的味道咸咸地「很好吃」。

③最主要的一條是,孩子有壓力時會采取自我保護的方式,用「小動作」幫助自己緩解小情緒。

那麼,這些「小動作」會有什麼危害嗎?

寶寶如果長期這樣做的話確實會有一些危害,比如:

幾個月大的孩子就會吮手指了,大部分能在12個月時戒掉,有的可能要在5歲前才能戒掉。吸吮手指可以舒緩、鎮靜寶寶的情緒,并且可以幫助孩子入睡。但長期吮手指會影響牙齒的排列,造成牙列不整齊,影響美觀,吮手指還可能影響寶寶的咀嚼功能或發音。

寶寶長期摳手指、咬手指,會導致指甲感染或者反復出血。

經常挖鼻孔會很容易流鼻血,如果鼻子一直覺得癢,需要到醫院評估下是不是患有過敏性鼻炎。

大部分寶貝發育都會出現磨牙現象,一般在出生后的6個月,5歲長恒牙時會出現。孩子睡著時常常會出現磨牙的情況,大部分人會自動消失,小部分人磨牙會伴隨其成年。

有的孩子愿望沒有達成時,會憋氣會大哭。孩子憋氣時臉色會顯得特別蒼白,嚴重時還會變成青紫色,每次憋氣能持續幾秒鐘到60秒。

一般孩子在一歲半到兩歲之間會發生憋氣的現象,5周歲左右會自動消失。有時候貧血也會發生憋氣,這時候要馬上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有的孩子喜歡搖頭,平躺時會從這一側擺向另外一側,嚴重時還會把后面的頭髮全部磨光。

孩子坐著或者手膝撐著時,會有明顯的晃動節奏。搖頭和搖擺身體是孩子童年常見的自我安慰,多發生在孩子9個月到2歲之間,每次持續15分鐘或者以上,隨后自主消失,一般沒什麼大礙。

孩子反復撞頭,頭會往同一個地方撞,有時候是床有時候是墻,或者桌子等。

不過,當孩子有以上的「小動作」時,家長也不要過于驚慌,要根據具體的情況來判斷,看要不要干涉。

①如果是短時間或者偶爾的情況,那就忽略,當這些行為是游戲。比如咬手指、摳手指、咬手指的孩子,當他們手沒有放嘴巴時,和他們簡單描述下他們的手能干嘛,用手來和他們做游戲,減少孩子「小動作」的次數。

②及時贊美孩子的好行為,比如飯前飯后勤洗手。

③找到停止這些行為的好處。告訴孩子公共場合挖鼻孔不文雅,挖后要及時洗手,這樣不容易被細菌感染。也可以用凡士林涂抹在鼻孔附近,或者用噴鼻鹽水保持鼻腔濕潤,讓鼻孔保持良性循環。

④先解決部分,一次解決一個問題。當孩子有幾個壞習慣時,父母要耐下心來,一次只解決一個問題,逐步建立孩子的好習慣。

⑤搞清楚孩子有什麼壓力,幫助孩子釋放壓力。比如換了照顧的人,或者上幼兒園了孩子情緒緊張,都會讓寶寶有很大的壓力,爸爸媽媽要幫助寶寶緩解這些壓力,多陪陪他們。

⑥給予孩子主動權、選擇權。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磨牙,家長可以買好看或者味道好的磨牙棒,讓孩子自由選擇咬手指還是磨牙棒。大部分孩子會因為新奇好看而選擇磨牙棒,這樣孩子既覺得自己被尊重,又在不知不覺間戒掉了壞習慣。

多數的「小動作」都是階段性的,在孩子發育時很難完全控制,身為家長要能理解明白孩子,不要過度呵責和懲罰孩子。

有耐心地引導他們,用積極的態度去回應他們,相信用不了多久,隨著孩子的成長,這些「小動作」也就慢慢消失了。

但如果孩子長期都有這樣的行為,甚至是帶來很嚴重的后果,比如有的寶寶經常把手指摳的鮮血淋淋,那就要帶寶寶去看看醫生了。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