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性格的形成是由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事情積累起來,日常生活中的家庭氛圍、父母的教育方式,甚至小時候陪孩子睡覺的人都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多孩子長大之后變成媽寶或凡事都喜歡黏著媽媽的大多數情況與孩子嬰兒期陪孩子「一起睡」的那個人有關。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很多寶爸寶媽白天工作忙,晚上回到家愿意多陪孩子一會,晚上也會陪孩子講故事、帶孩子睡覺,可時間長了,孩子大一點了,想要再和孩子分開睡就不那麼容易了。當父母之間想要獨立親密一點的時候,孩子就會跑過來搶媽媽,要媽媽陪著睡,只要媽媽一離開就會哭著不睡覺。變得過度依賴媽媽。典型的「小媽寶」。
其實不只是媽媽陪孩子睡,家庭中不同的人陪孩子睡覺都會對孩子或多或少產生影響,若不能在正確的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則會深深的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
老人陪睡有哪些利弊呢?
老人幫忙照顧孩子,為了讓寶爸寶媽能睡個好覺,晚上會獨自照顧孩子,但很多老人的精力畢竟有限,長期照顧孩子身體也容易吃不消,并且容易嬌慣孩子,怕孩子凍著、熱著,最后自己身體累著的同時孩子自理能力也變得比較差了。
什麼時候才是最合理的和孩子建立分房睡的時機呢?
雖說讓孩子自己睡有助于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但并不是從孩子一出生就需要讓她自己一個人睡,通過逐步的訓練,讓孩子在10歲之前養成獨立睡覺習慣。具體可以采用以下這幾種方法:
1、分房不分床
寶寶出生后就就建議孩子要有自己的小床,放在父母旁邊,方便照料。
若和父母共用一張床的話則容易出現壓傷寶寶的情況。《英國醫學雜志》報告中顯示:分析了近1500例嬰兒猝死案例,睡在父母床上的嬰兒,猝死率達22%。
2、分房不關門
寶寶長大一點后,3-5歲期間可以和孩子分屋睡了,由于每個孩子的適應能力不一樣,所以沒有明確的時間規定,在10歲之前完成分房睡也是可以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房期間,為了減少寶寶的恐懼,可以把房門打開,讓寶寶可以和媽媽隔空對話,這樣可以逐步的訓練孩子分房睡的習慣。
分房并不意味著就需要和孩子減少聯系,陪孩子講睡前故事也都是可以持續進行的。孩子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充滿耐心,陪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