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長大后是否「孝順」你,取決于孩子小時候你是否做好這3件事
2022/09/29

孝順,我們經常聽到,意思是孩子對父母順從、不違背父母意志。孝順也常常被譽為一種美德。關于孝順,有一點我是非常認同的:就是關愛父母、敬重父母、贍養父母。

但對于所謂的順從父母、不違背父母意志,我認為是有條件的。比如父母說得不對、建議的不對,孩子要有自己的判斷和選擇,而不是盲目順從。

明明知道父母給出的建議是錯誤的,但因為覺得要「孝順」,就順從去執行了,那可不是孝順,而是挖坑。

在我看來,

好的「孝順」應該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彼此關心、愛護,彼此尊重、理解,同時保持彼此獨立。

孩子長大以后,是否有這種好的「孝順」,關鍵還是看我們有沒有與孩子之間建立好的親子關系。

關于建立良好親子關系,可以試試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就為他們做好下面這3件事:

01、建立信任和尊重

不論是親子關系,還是夫妻關系、朋友關系,彼此信任和尊重都非常重要。而在孩子出生后的頭幾年,孩子與我們之間的信任關系建立尤為重要。因為一旦孩子信任父母或者其他養育人,他們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他們才能有更多的勇氣和信心去探索和了解這個世界,愛護身邊的人。

促進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和尊重,可以試試:

1. 當孩子有需要的時候,我們總是在那里,及時地給予支持、愛護、保護。比如寶寶摔倒了,我們及時扶起來,看看有沒有受傷,安撫寶寶;如果是大孩子了,他們和朋友出去玩,到時間了,我們開車把孩子接回家。

這些聽起來都十分細碎,或者這些事在我們看來不算什麼,可做可不做。但是這 些小舉動對孩子來講,是關愛的體現,能讓他們體會到:只要自己有需要,父母 總歸會幫助自己。

2. 信守承諾,答應孩子的事情要做到。比如答應了周末要帶孩子去公園的,那到了周末,只要不是天氣等特殊原因,就一定要去。

3. 尊重孩子的個人喜好。比如,孩子喜歡踢足球,那就多陪他們去踢球,跟他們談論喜歡的球員等。尊重孩子的個人喜好和感受,可以讓孩子更愿意與我們分享和交流。不會讓我們覺得,雖然天天在一起,但似乎很陌生,不知道彼此在想什麼。

4. 當孩子與我們表達不同意見,不要著急著去打斷、去否定、甚至發火。盡量保持耐心,聽一聽孩子在講什麼。聽孩子講的過程,其實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被人傾聽、被尊重。

5. 與孩子共同成長。孩子們的需求、愛好會轉變,我們要隨之轉變。比如,小時候孩子喜歡我們時刻陪在旁邊,看他們玩;但是將來孩子大了,他們可能更喜歡與自己的朋友一起玩,不需要家長時刻監護在旁邊,那我們該「識趣地撤退」。

6. 制定家庭規則。規則制定時,最好讓孩子一起參與,確保規則對家里的每個人公平,并且確保家里每個人都要遵守家庭規則。這些規則的存在,可以讓孩子知道,只要按規則做事,就會得到類似的結果,也就是可預見的結果。這樣的體驗,有助于孩子和父母之間的信任關系。

假如毫無規則,孩子做同樣的事情,這一次會被教訓,而下一次就沒事。這樣的經歷,對孩子來講是混亂而不確定的,因為他們不知道做同樣的事,帶來的結果會是怎麼樣的。

02、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和看問題,不要總想著指揮或改變孩子

走進孩子的世界,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可以讓孩子體會到父母重視他們的感受,重視他們看重的東西。這是優質親子關系的基礎,也是將來親子之間有好的「孝順」關系的基礎。

具體的來講:

不要總試圖改變孩子,或者總是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標準或意愿去做事。相反,多接納孩子,允許孩子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嘗試。比如,孩子想把凳子假想成小汽車玩,那只要確保安全,就可以允許嘗試;不用非要跟孩子強調或說教,這是凳子,只能用來坐,不可以當小汽車。

陪在孩子身邊時,多觀察孩子在做什麼,積極回應和參與,但不做評判或比較。比如,可以跟孩子說,「這是小汽車的方向盤嗎?

你開小汽車去做什麼呀?」;不要跟孩子說,「你這樣做不對;這樣是錯的」。 多聽孩子的說話,多觀察孩子的行為,體會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在「嘮嘮叨叨」地說幼兒園發生了什麼,過程中,也許會發現孩子只是在表達TA喜歡與哪個小朋友玩,TA覺得哪些事情很處理。通過觀察和傾聽,去了解孩子的真實感受。

走進孩子的世界,從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問題,有時其實是給孩子機會來自己「決策」,「做小小領導人」。比如,讓孩子自己來決定怎麼玩、玩什麼,聽從孩子「指揮」,積極參與到玩的過程。再比如,當孩子想要做某件事,我們只要確保是安全的,那哪怕這件事在我們看來是沒意思的、沒價值的,也可以允許孩子去做。

所有這些點點滴滴,都是讓孩子體會到,他們被父母看到,被父母聽到,被父母尊重。有了這種感受,孩子和大人之間自然也會更親密。

03、注重親子陪伴,不一定長時間,但要注重高質量

好的親子關系,自然離不開優質的陪伴時光。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相比時長,質量相對更重要。

優質的陪伴,其實并非得特意安排一整塊時間來陪孩子。優質陪伴可以發生在生活中的各個細節。比如,陪孩子洗澡時,一起玩樂;一起駕車出行時,過程中可以互動交流。這些碎片時間,都可以成為優質的陪伴時間。只要我們用心地交流、陪玩、互動,就是優質的陪伴。

優質陪伴時間特別強調的是:不受外界打攪或干擾。

人在孩子身邊,卻一直自顧自玩手機,或者忙別的事,那就算呆一起的時間再長,也無法促進親子關系。

作為父母,我們平時有很多事情要忙,除了工作還有家務,當然還需要一點自己的時間。

所以,不用苛求與孩子一起的時間要有多長,盡量保證每天有一小段時間,是專屬于孩子的時間,就很好。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