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個壞習慣,孩子在上幼兒園時,就要糾正!晚了后悔莫及。
處于不斷成長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不恰當的行為。如果我們作為父母的聽之任之,一旦這些壞行為成為習慣,它們必將成為孩子成長的羈絆。
你會發現很多寶寶都有迫不及待要和媽媽、爸爸、或者老師以及與它一起玩耍的朋友去發表自己的想法的行為。
愛表達,愿意在游戲里說出自己的想法很棒,但前提是不能打斷別人的話。我們可以等一等,等到對方發表完言論,我們可以提出自己的見解。
縱容孩子打斷別人說話而不去制止。
他會越來越自以為是、不為他人考慮。更學不會如何在別人無法陪伴的時候自我打發時間、享受獨處時光。
學會給予孩子預知,例如當你要花幾分鐘接個電話或者處理工作的時候,明確的告訴寶貝「媽媽現在需要5分鐘處理工作,你先自己玩一會,5分鐘之后媽媽繼續和你玩」。
如果事情發展得沒有那麼好,小家伙還是會忍不住找你玩,你可以告訴他「噓」,媽媽還沒有完成,你可以和你的玩具玩一會兒麼?
家長要根據寶貝進步的狀況給予獎勵,也許是一個擁抱,這樣寶貝會更愿意在下次你忙碌的時候努力自己玩耍的。
很多孩子還沒能學會控制好自己的行為。當游戲中出現分歧就忍不住開始動手了,如果大人不加以教誨,將來長大了,這種不良行為就會影響到他的人際關系甚至形成不良性格。
行為暴力的孩子內心多是孤獨、惶恐不安的,這樣很難專注于學業。
秘訣:
以身作則,父母好脾氣,不用暴力處理問題。當孩子有攻擊[性.行.為]時,爸媽一定要第一時間制止,并告訴孩子:「要學會溝通、學會用語言表達你的想法,不能打人,打人會傷害彼此的情感,是不對的。但如果你非常生氣,完全可以大聲告訴對方你很生氣,情緒的疏導很重要」。
如果孩子依舊犯錯,可以加以小小的懲罰(剝奪他的某項權利而不是打罵罰站等),但是做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做示范也給孩子時間慢慢改正,相信他。
弟子規所言:「父母呼應勿緩」。現在的寶貝都很聰明,愛聽的聽不愛聽的自動屏蔽。當你提醒孩子做些他不愛做的事,一次、兩次、三次,讓他知道事不過三,如果他仍然像沒聽見一樣,這時你就必須采取措施了。一味地縱容「這樣」下來傳遞的信息是漠視大人的指令無所謂。久而久之這樣的孩子不懂得尊敬他人,變得目中無人,并極有控制欲。
指令清晰有針對性。當你要給孩子指令時一定記得要來到他面前,看著他的眼睛明確的說出你的話。等待他的回答。千萬不要離很遠喊著與孩子溝通。告訴孩子當別人與你交流時要禮貌應對不能假裝聽不見,那樣很不禮貌。
要讓寶貝知道建立在規則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這就要求家長的「育兒理念」一定要正確并且學會給孩子制定相應的規則。
例如:吃糖前要問問媽媽他可不可以吃。看電視要經過媽媽的允許、畫畫時要選好指定位置(媽媽同意的位置)、沒有媽媽的同意不可以吃陌生人的零食等。
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并在日常生活中加深印象。每次孩子做到了一定要給予認可的獎勵,例如豎起大拇指、給他個大大的擁抱等等。
久而久之孩子開始享受這種有規則的自由。
現在的寶貝,作為家里的小皇帝,大家都寵著慣著,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后隨著情緒的發展,他們會越來越喜歡用情緒來要挾大人,日常生活中因為孩子有過分要求家長不能滿足而滿地打滾的狀況很常見,還有因為控制不好情緒無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而被幼兒園拒之門外的。甚至更有未成年人因無法控制情緒而釀成大錯的社會事件縷縷發生。
脾氣不好,管理不好自己情緒的孩子很難靜下心來去學習去探索去感受生活。長時間這樣的寶貝,他們會越來越自私,越來越霸道,喜歡不勞而獲、愛攀比、自尊心強、玻璃心、暴躁焦慮等等。
一個人的情緒控制的好壞不但影響身心健康,影響人際關系、影響事業和家庭,甚至還關乎社會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