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相信,只要我天天跟女兒講道理,早晚有一天女兒能夠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但結果我錯了。比如曾經我告訴女兒,早上空腹喝酸奶如何傷胃,我講得很細致,女兒聽的也很認真,但是過幾天她又會是老樣子,然后我再跟她講道理,她又認真聽,然后又是老樣子……
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的標準,這一點同樣適用于孩子的教育。有些事情父母講100遍的道理,不如孩子在實踐中吃一次虧管用。所以思想家盧梭曾經說過:講道理是世界上最沒用的教育方法。除此之外,下面這兩種教育方式也基本沒用:
打孩子的教育方式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育兒方式,這些父母覺得與其多費唇舌跟孩子講道理,不如打一頓更直接,這樣孩子就害怕了,下次就不敢這樣做了。
但事實并非如此,打孩子只會讓孩子害怕父母,但是孩子不會從心里認可父母,更不明白自己錯在哪里,而且當父母不在身邊的時候,孩子依然會我行我素,所以這種教育孩子的方式不可取。
刻意感動的教育方式
生活中還有些父母,會給孩子打感情牌。比如有些媽媽會跟孩子說「我這麼辛苦都是為了誰」之類的話,這些話也許會管用,也許會讓孩子變得懂事、乖巧。
但這一切只是表象,因為這些話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負罪感,這種負罪感會變成一種壓力,這種壓力可以讓孩子好好學習,也有可能壓垮孩子。生活中就有很多這種懂事的孩子,最后因為一件小事情犯下大錯,所以父母們最好不要經常用這種方法教育孩子。
既然上面這三種教育孩子的方式都不正確,那麼父母們到底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
講方法之前,父母們需要了解一個心理專業的名詞:禁果效應,意思是越是禁止的東西,人們越要得到手。這個原理也適用于對孩子的教育,也就是父母越是采用打壓的方式來教育孩子,那麼孩子的叛逆心就會越嚴重。所以根據這個原理,父母們可以采取下面這三種方式來教育孩子:
換位思考
教育孩子堵不如疏,也就是說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父母要經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比如孩子不會寫作業而急得大哭,父母不要一味的說「這有什麼好哭的,努力學習就好了,你肯定是上課沒好好地聽講……」
這種就是典型的父母思維,此時如果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問題,你會發現孩子是對的,那麼父母要做的就是理解孩子,讓孩子適當的發泄一下自己的情緒,這對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也是非常有幫助的。
適當引導
在遇到問題時,父母不但要理解孩子,還要在適當的時候,對孩子進行正向的引導,而且這種引導更多的是用行為引導。孔子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所以父母想讓孩子做什麼,那麼自己就要做一個好榜樣。
肯定孩子
沒有人喜歡聽否定自己的話,孩子更是這樣。父母天天說孩子笨,不是學習的料,孩子就真的能學習好嗎?是不是大多數情況下孩子的學習會越來越差。事實上,信任是叛逆心的天敵,如果父母想讓孩子學習好,一定要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適當的鼓勵孩子,這樣才能讓孩子在正能量的循環圈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