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分別是在0-3歲,5-7歲和8-11歲。這3個年齡段分別對應了孩子大腦發育的3個重要時期,其中0-6歲這個階段,是父母能發揮巨大作用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好好把握。
0-6歲的孩子大腦發育分為兩個階段,3歲之前,大腦神經網絡飛速發育,完善,到3歲時,孩子的大腦發育完成85%。孩子這時期的語言、聽覺、視覺、認知等大腦功能將達到峰值。
3歲之后,孩子與外界互動越來越多,大腦進入」修剪期」,那些經常使用的神經突觸會成倍增加,而那些不常使用的神經突觸會退化或斷裂。這個階段,孩子受到的積極刺激越多,孩子的大腦結構將會越完整,孩子會更聰明。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呢?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指出:「運動、游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種方法。」
1、 運動。
孩子在運動時,會刺激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這些物質也是神經連接的關鍵,能促進大腦發育。
爸爸媽媽不要怕孩子弄臟了衣服和小手,一定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多跑跑,多跳跳。有一項研究表明,愛運動的孩子,在5歲左右時,他的大腦比不愛運動的孩子的大腦發展程度高出30%。
2、 游戲。
兒童早期教育鼻祖卡爾-威特認為:孩子在玩中可以培養出很多能力來,比如,操作力,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等。他說:「當一個孩子學會玩的時候,就有了創造力。」
所以,爸爸媽媽想孩子更聰明,一定要多跟孩子玩親子小游戲,比如,躲貓貓,過家家等。
同時,也要多帶孩子外出,讓孩子跟小伙伴互動,這些都能給孩子的大腦帶來正向刺激。
3、 閱讀。
腦科學家洪蘭指出:「經常閱讀的人和極少看書的人,大腦結構上就有不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大腦兩半球的皮層里有些區域是管閱讀的,他們跟腦的一些最活躍\最富于創造性的部分是緊密聯系的。人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
孩子越早開始閱讀,智力水平越高。
0-1歲:每天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聽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閱讀「,孩子會把父母的語言信息在大腦中轉化為生動的圖像,所以,別看孩子只是聽,他的小腦袋瓜可忙活著呢。
1-3歲:如果孩子開始對看書有了興趣,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開始時,可以選擇一些畫面精美、文字較少的讀物,爸媽指著漢字慢慢讀,孩子能在不知不覺間認識很多字。
3-6歲:把拼音學習融入到繪本閱讀中,爸爸媽媽可假裝忘記了字音:糟了,這個字怎麼念呢,我來拼一下……,原來這個字讀……。給孩子演示拼讀的過程,最好等孩子對拼音產生了興趣,再教孩子拼讀,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