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研究:孩子一生中大腦發育「變聰明」僅3次機會,家長一定要知道
2022/11/08

哈佛研究:孩子一生中有3次變聰明的機會,分別是在0-3歲,5-7歲和8-11歲。這3個年齡段分別對應了孩子大腦發育的3個重要時期,其中0-6歲這個階段,是父母能發揮巨大作用的關鍵時期,一定要好好把握。

0-6歲的孩子大腦發育分為兩個階段,3歲之前,大腦神經網絡飛速發育,完善,到3歲時,孩子的大腦發育完成85%。孩子這時期的語言、聽覺、視覺、認知等大腦功能將達到峰值。

3歲之后,孩子與外界互動越來越多,大腦進入」修剪期」,那些經常使用的神經突觸會成倍增加,而那些不常使用的神經突觸會退化或斷裂。這個階段,孩子受到的積極刺激越多,孩子的大腦結構將會越完整,孩子會更聰明。

那麼,如何才能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呢?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指出:「運動、游戲和閱讀是發展孩子大腦最好的三種方法。」

1、 運動。

孩子在運動時,會刺激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這些物質也是神經連接的關鍵,能促進大腦發育。

爸爸媽媽不要怕孩子弄臟了衣服和小手,一定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多跑跑,多跳跳。有一項研究表明,愛運動的孩子,在5歲左右時,他的大腦比不愛運動的孩子的大腦發展程度高出30%。

2、 游戲。

兒童早期教育鼻祖卡爾-威特認為:孩子在玩中可以培養出很多能力來,比如,操作力,想象力,記憶力,觀察力,注意力等。他說:「當一個孩子學會玩的時候,就有了創造力。」

所以,爸爸媽媽想孩子更聰明,一定要多跟孩子玩親子小游戲,比如,躲貓貓,過家家等。

同時,也要多帶孩子外出,讓孩子跟小伙伴互動,這些都能給孩子的大腦帶來正向刺激。

3、 閱讀。

腦科學家洪蘭指出:「經常閱讀的人和極少看書的人,大腦結構上就有不同。」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大腦兩半球的皮層里有些區域是管閱讀的,他們跟腦的一些最活躍\最富于創造性的部分是緊密聯系的。人的智力發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

孩子越早開始閱讀,智力水平越高。

0-1歲:每天給孩子講睡前故事,聽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閱讀「,孩子會把父母的語言信息在大腦中轉化為生動的圖像,所以,別看孩子只是聽,他的小腦袋瓜可忙活著呢。

1-3歲:如果孩子開始對看書有了興趣,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一起閱讀,開始時,可以選擇一些畫面精美、文字較少的讀物,爸媽指著漢字慢慢讀,孩子能在不知不覺間認識很多字。

3-6歲:把拼音學習融入到繪本閱讀中,爸爸媽媽可假裝忘記了字音:糟了,這個字怎麼念呢,我來拼一下……,原來這個字讀……。給孩子演示拼讀的過程,最好等孩子對拼音產生了興趣,再教孩子拼讀,效果會更好。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