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理想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試試這5種方法
2022/10/11

北京大學的一位教授的統計數據顯示,該校每屆新生中約有30%的人會產生厭學情緒。對于這個情況,很多人感到詫異,學霸也會厭學?

教育專家說,厭學與成績好壞無關,而是孩子對學習失去了興趣和動力。一旦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就會抗拒與學習相關的很多事情,包括寫作業。

不管是小學生還是大學生,想要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重要的是喚醒孩子學習的內在驅動力。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喚醒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試試這5種方法:

1、溫柔平等地溝通

采取高壓政策,逼迫孩子的方法往往行不通,無法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孩子心服口不服,父母管一管,就學一會兒,父母不管就不學,學習好像是給父母學的。

父母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溫柔平等地和孩子溝通,急不得,

慢中生快,一開始別給孩子定太高目標,跳一跳夠得著,欲速則不達。

2、耐心陪孩子學習

父母陪孩子學習不是看父母有多高的學識能力,關鍵是耐心,年齡越小,孩子專注度越低,寫上一會兒就討價還價,玩玩這玩玩那,父母要坐得住,及時規勸孩子回過神來。

孩子剛開始學習,不要期待太高,看到孩子有錯誤,沒有必要大發雷霆,寫錯了,讓孩子自己改過來就是了。相信孩子的能力,學會解決學習中碰到的問題,收獲的是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

3、把批評改為夸獎

有20多年教學經驗的老教師曾說,越是成績差的孩子越希望得到鼓勵,如果老師和家長夸對了,孩子就會產生很強的成就感,內心深處的學習動力也就被激發出來

試著把批評改為夸獎,掌握好度:「八分夸獎,兩分批評。」孩子主動寫作業,解出一道難題,成績有進步時,給予孩子及時正確的鼓勵和夸獎,孩子學習的內驅力更強。

4、給予孩子充分的學習自主權

孩子上了高年級,尤其是上了國中后,孩子已經不需要父母陪伴寫作業了,喜歡自己安排學習計劃,父母就需要改變策略,給予孩子充分的學習自主權。

當孩子真正想認真學習時,是用不著父母催促的,父母越催孩子越逆反。父母提醒孩子學習,也要云淡風輕,采用商量的口氣,而不是強制,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

5、讓孩子學會承擔后果

法國教育家盧梭認為,教育兒童不是強行灌輸某種規則或者道理,而是讓孩子自己適應并服從自然法則。

孩子沒有認真完成作業,如果受到老師批評,就要承擔這個后果,在自省中不斷前進。當然,要在孩子心理承受范圍之內,和老師提前溝通好,以免孩子過于難堪,影響心理健康。

學習內驅力是孩子前進的法寶,不用父母督促,只有自己主動學習,學習才會更專注高效。點燃孩子對知識的渴望和熱情,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