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忽視孩子的4種行為,孩子太"懂事"不一定是好事
2022/09/03

在人際交往中情商高的人往往更容易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情商高的人在一起相處也會覺得很舒服。現在,也有很多家長開始致力於培養孩子的情商,孩子有乖巧、懂事的行為時,家長就會表揚孩子的「情商」高,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的。

孩子這些行為是缺愛的表現,父母卻驕傲地以為是高情商?值得深思

朋友家的孩子笑笑從小就很乖巧聽話,朋友也總是誇讚笑笑懂事。最近,笑笑要過生日了,我們問笑笑想要什麼樣的生日禮物,沒想到笑笑懂事的拒絕了。

我們一開始以為孩子是不好意思,就讓朋友回家問一問,可是沒想到答案還是一樣的,朋友說:「笑笑情商高,可能就是不需要,你們也不用破費了」。

有一個朋友突然說:「你還是多關注一下孩子吧,哪有孩子不喜歡禮物的?你們平時怎麼相處的?孩子沒和你提過什麼要求?」。

聽到朋友這樣說,笑笑才突然發現,孩子很少和自己提要求,一些行為舉止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來的,就連吃的東西也一樣,笑笑突然覺得自己一點都不瞭解孩子。

孩子過生日的時候,我們還是準備了禮物,笑笑很禮貌的收下並道謝,但是一直在看朋友的臉色,這個時候,朋友才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我們常常覺得,孩子懂事,就是高情商的表現,但是卻不知道,一個孩子過分懂事,代表著她缺乏父母的愛,沒有安全感,不斷地通過自己的討好來獲得自己的需求。

這些行為明明是缺愛,父母卻驕傲的以為孩子是高情商,家長該反省

01總是對別人好,無條件答應別人請求

缺愛的孩子,會逐漸形成"討好型人格",簡單來說就是還是會加倍地善待別人,也不會熱對方生氣,甚至是百般討好。別人有事相求,他們都是無條件答應,不管自己是否會吃虧、難堪,他們很難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

立場也非常地不堅定,時常讓自己產生被動的局面。他們希望用這樣的行為引起別人的關注和關心。

02過分懂事

孩子在自我意識剛剛萌芽的時期時,常常會以自我為中心,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那麼代表孩子很缺愛,他們想要通過討好父母,來獲得關愛和認同,父母要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平時工作太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

03

善於看大人臉色

有些孩子有著察言觀色的能力,你如在課堂上老師的一個動作和表情,孩子都可以準確地猜到到老師想法和接下來的行動。在家中的時候,孩子也會看父母的臉色,比如媽媽突然在廚房眉頭緊皺,他們會迅速拿出掃把去廚房幫助媽媽打掃廚房。看似懂事獨立,其實是孩子過度缺愛的表現。

04

從不開口向父母提要求

缺愛的孩子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從來不主動開口向父母提要求。缺愛的孩子不敢跟他的父母說想要禮物、想要出去玩,他們害怕被家長指責說不懂事,不聽話。他們認為聽從父母的話就是懂事的孩子,而自己的職責就是做爸爸媽媽眼裡懂事的孩子,有這樣心理的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背負了太多不該他們承受的東西。

心理學家皮亞傑就曾通過著名的「三山試驗」,提出了孩子的「自我中心」理論。

到了8、9歲,孩子才開始可以指認出對面娃娃所能看到的三座大山的場景圖,在此之前,他們都只會選擇自己看到的三座大山的樣子。▼

他認為,孩子在8歲前,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和出發點來思考、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的,只有到了9歲之後,才逐漸開始「去自我中心化

」。

這個觀點,從腦科學角度也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釋。我之前就不止一次跟大家提過上下層腦的概念。

人的下層大腦包括腦幹和邊緣系統,位於較低的部分從脖子的上端到鼻樑的位置;上層大腦則由大腦皮層及其各個部分構成,尤其是額頭後面的那部分。▼

下層大腦:負責基本功能(比如呼吸和眨眼)、與生俱來的反應和衝動(比如打鬥和躲避)、和強烈的情感(比如憤怒和恐懼);上層大腦:控制高級思維功能,比如決策、對身體和情緒的控制、自我認識、共情等......

也就是說,當人的上層腦發育良好時,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換位思考。但從目前的研究看,人類的上層腦要到24歲左右,才能完全發育好。

因此,小孩子表現出來的愛發脾氣、容易失控、比較自我,這些從心理學和腦科學角度看都是很正常的。

而小小年紀就表現出超脫年齡之上的「成熟」,多數情況下並非本意,而是被外在環境逼出來的。

表面的「聽話懂事」不過是保護色,孩子的內心始終是不安的、缺愛的。

當孩子有了這種缺愛的表現時,家長應怎麼做呢?

①多多與孩子進行溝通

很多家長都是第一次當父母,所以他們在與孩子溝通交流的時候,並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

可能很多家長會認為,自己明明是非常愛自己孩子的,但為什麼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從未愛著他們。

這就是因為很多家長,並不知道孩子想要的是什麼,就好比家長給孩子的是一筐蘋果,但其實孩子心裡想要的不過是一個桔子罷了。

所以,多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往往也能夠更加深層次的,瞭解到孩子想要的是什麼東西,這對於孩子內心的需求,也能夠更多的去滿足。

②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

家長對於自己的反思,其實也是一件比較重要的事情,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受到自己父輩的影響,或者周圍同事朋友的影響,但卻忽略了自己家的孩子,究竟是什麼樣的情況。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他們的性格以及表達方式都會有所不同。

可能有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將十分的愛,用一百分的方式表達出來,但有的孩子,卻比較喜歡內斂的方式。

所以,家長對於自己的反思,其實是非常重要的,應該好好的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究竟有沒有做到一個合格的父母,又是否對於孩子的需求進行了契合。

③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他

像很多二胎家庭,大寶對於父母給與的愛,往往是非常懷疑的。

因為他們會認為,在有了二寶之後,爸爸媽媽對自己的愛就減半了。

因此經常告訴孩子,爸爸媽媽愛他,其實會比做一萬件事情更加有效。

心理研究專家發現,人們對於語言的接受度,遠遠比動作要高。

所以,在聽到這種語言表達的愛,也能讓孩子的內心,擁有更多的安全感與滿足感,這也能填滿他們所需要的愛。

因此家長應該多多觀察自己孩子的行為舉止,看一看自家孩子的行為,究竟是高情商,還只是因為缺愛表現出來的。

如果是因為後者,那麼家長們的行動,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Wendy媽有話說:

高情商能夠幫助一個人在社交方面如魚得水,應對自如,遇見高智商的人幾率很大,遇到高情商的人卻很難得。和高情商的人相處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家長們也希望能夠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但是,高情商跟缺愛是兩回事,孩子們有些缺愛的行為卻讓有些父母誤以為是高情商的表現,中的趕緊改吧。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