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信還是自卑:往往只差這3件小事,影響卻很大
2022/09/19

孩子自信or自卑,根深蒂固影響著孩子一生的性格養成。自信的孩子把困難視為挑戰,不斷突破自己,而自卑的孩子,卻常常過分在乎他人的評價,越來越束縛自己。

家庭是孕育培養孩子的最原生環境,孩子自信還是自卑,往往與背后的家庭教育有關,培養自信亦或導致自卑,往往差了這幾件事。

1、自信,來自被看見

常常看到有人問:為什麼那麼多父母不能容忍自己的孩子不夠優秀,卻走過欽慕別人家的孩子?

印象最深的莫過于《少年說》中,那個初一女孩對著台下的媽媽喊出心中的不滿:

生活中,有太多的父母「看不見」自己家的孩子。不相信孩子的能力,缺少欣賞自己孩子的眼光,別人家的孩子永遠令人滿意,自己家的孩子總有不足。

久而久之,孩子得不到父母的認可,也便悄悄失去了動力。

誠如《少年說》中那個喊話小女孩的媽媽,她回答,本意只是希望激勵自己的孩子向更優秀者看齊。但她忽略的是,孩子的確需要被激勵,但孩子同時也需要鼓勵。

「別人家孩子」就像一棵高大的參照樹,給孩子方向指引,也在孩子心里投射下陰影,讓孩子失去信心。

孩子的心智發育尚不成熟,如果父母常常以別人家的長處比對自家孩子的短處,孩子就會根據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給自己定位。他們會覺得自己很失敗,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樂觀的父母,才能培養出樂觀的孩子。相反,如果孩子始終能夠從父母的地方得到鼓勵,得到積極的正能量,孩子的心里就會充滿自豪和自信。

就像奧運表情包女孩傅園慧,她的爸爸始終無條件維護女兒是最棒的天才,傅園慧在沖刺游泳的路上一往無前。她在鏡頭前灑脫的個性,樂觀幽默的性格,無不是爸爸從小到大給予她的最強大的支撐力。

親愛的父母,縱然別人家的孩子很優秀,也請把欣賞的目光投給自己家的孩子,告訴他:你也很棒!把欣賞的目光送給成長路上的孩子,讓他變得自信而堅強。

2、自信,源自自尊

有自尊,才會有自信,自尊是一個人對自我價值的肯定。

想起多年前看過的一部電影,叫作《墊底辣妹》。影片中的女主沙耶雖身為高中學子,卻成天醉心玩樂,成績從全年級倒數第一。

別看沙耶看起來不可一世、咋咋呼呼的樣子,但她的內心無比敏感脆弱。她害怕被否定,卻強撐著不在乎。

幸運的是,沙耶擁有一個好母親。她并沒有因為女兒成績差而感覺臉面盡失,也沒有強迫女兒立馬投入學習。

電影中,沙耶加的母親說:「我想讓孩子們做能讓他們喜歡的事情。不管周圍的人怎麼說,就算與全世界為敵,我一定會在她的身旁。」

她尊重女兒做她想做的事,與此同時給予女兒肯定鼓勵,這份來自父母的尊重讓孩子覺得自己被需要的重要性,她重拾信心,不斷努力,終于一路逆襲,逆襲考入日本名校。

一個孩子,當他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重視,會增添對自己的信心。孩子時刻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那便是他自信的開始。

3、自信,無條件的愛

每一個父母都深愛著自己的孩子,可以說,當孩子乖乖聽話的時候,父母所呈現出來的愛毫無保留,但如果孩子出現問題,在這份愛里,卻常常被加上各種條件:

你不哭,我就答應你;你聽話,我就喜歡你;你成績好,我就送給你……

父母期望用附加條件的愛改造孩子,但在孩子的接受層面里,他們卻往往會因為「條件」而失衡自我認知。

因為他們心里明白,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夠得到,久而久之,孩子的內心變得匱乏不自信。

從小得不到父母接納的孩子,成年后也往往無法接納真實的自己。

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完美的人,父母真正愛孩子,就要接納他們不完美的樣子,也許孩子智力平庸,也許孩子普普通通,也許孩子無法達到你期許的樣子。

孩子只有感受到被條件深愛,他們的內心才會富足,用自信面對未來。

英國知名心理學者哈德菲爾德說:「人在自信的情況下,能夠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500%以上,而沒有自信且自卑的人,只能發揮自己能力的30%。」

孩子自信or自卑,這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個——「

父母的態度」。

賞識是陽光,尊重與理解是雨露,孩子扎根在愛的沃土里,他們才能變得自信、樂觀!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