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就讀于斯坦福大學的比爾蓋茨女兒珍妮弗·凱瑟琳·蓋茨,因經常在社交網絡向大家分享書籍、分享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被眾人所關注。
經了解,珍妮弗這些年來的生活一直崇簡,從不亂花錢,平日里除了學習外,就喜歡看看書、旅旅游、和家人聚聚,生活很是簡單、愜意、樸實。
而前段時間,郭晶晶一家三口齊力插秧的事件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眾所周知,郭晶晶及其丈夫并不缺物質基礎,甚至還綽綽有余,但他們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從不以有錢人自居,而是經常陪孩子體驗各種生活,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注重陪伴
2019年出版的《新課程》第34期提出:一個人在0~3歲的時候,情感是一所銀行,家人的陪伴猶如往孩子的感情銀行里存錢,每天與孩子相伴,會在孩子心中存有幸福與感恩。
這時候的陪伴與呵護,會使嬰兒的心理與身體都有安全感,如果嬰兒經常一個人在床上哭鬧而沒有人去抱她或哄她,她的內心是恐懼與不安的。
這種沒有安全感的恐懼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在將來的生活中,孩子都將處于不安與自卑中。
身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工作上很忙,但即便是他忙得「腳不沾地」,也仍堅持每周至少兩次接送女兒上學,并在路上抽時間與孩子交流、談心
。
在珍妮弗的日記里,記錄最多的就是父母對自己的愛,這樣的陪伴也使得珍妮弗逐漸成長為一個內心充滿愛和陽光的女孩。
比爾蓋茨的妻子梅琳達身為商業精英,在孩子出生后為其回歸家庭,梅琳達曾表示:人生最偉大的投資是我的3個孩子,其次才是事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也是越來越寵愛,導致很多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習,獨立的能力大大降低,所以教會子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就變得極為重要了。
郭晶晶及其丈夫的教育理念秉承的就是這種思想,從小就教會兒子做人應戒驕戒躁,不要因為家庭優渥而「自暴自棄」,雖只是一個小小的插秧事件,卻在無形之中教育了孩子「不要做一個不勞而獲的人」
。
其實往往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潛移默化的。
比爾蓋茨在對待孩子方面,除了必要的學費外,拒絕供給一分零用錢,孩子想要錢,就只能通過獲取獎學金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對待孩子時,從不會主動給予其零用錢,如果孩子想獲取,必須通過做家務勞動所得;
首富李嘉誠在對待孩子零用錢方面更是嚴厲,孩子若是想得到零用錢,必須自己在外兼職獲取,在孩子想要創業時,更是拒絕出資,讓其學會自力更生
。
這些在我們眼中厲害的大人物,在教育方面他們更注重的是如何「授漁」。
學會傾聽
有這樣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最得人緣的,不是會說話的人,而是懂得傾聽的人。
教育是從學會傾聽開始的,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十萬個為什麼」,一些父母嫌煩總是草草敷衍行事,可殊不知,這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心底卻埋下了傷害的根源,將孩子的問題聽進耳里,記在心里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
學會溝通
著名心理學家金韻蓉《愛在左,管教在右》中講述:她特別倡導對孩子的正面鼓勵管教,正面管教是指在孩子遇到挫折或犯錯誤時,不對孩子批評指責,而是給孩子一個講述的機會,體會孩子的心境,再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問題,鼓勵孩子今后能正確地處理類似問題。
學會和孩子溝通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在面對孩子時,你的每一個微表情都會影響到孩子,你每一次的不耐煩,都會成為傷害孩子的一把利器,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多傾聽、多多交流、放低姿態,孩子才會快樂成長。
限制孩子對電子設備的依賴
比爾蓋茨禁止孩子在14歲前玩電子設備;奧巴馬只有周末才準許孩子玩電子設備;李嘉誠則禁止飯桌上出現任何電子設備。
反觀現實,我們不難發現,父母們忙事業,為了不被孩子打攪,則選擇用
手機來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對電子設備由最初的依賴演變成最終的癡迷,「玩物喪志」大多就是這樣而來的。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每天盯著手機超過兩個小時,會造成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推理能力變差。
手機等電子設備并不是完全的杜絕孩子使用,凡事都要講求「適量」,作為父母,你可以在日常為孩子制定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孩子是可以使用電子設備的,超出規定范圍,則要完全杜絕、嚴禁過度使用。
注重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高爾基提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毛姆提出:養成閱讀習慣等于你為自己筑了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躲避生命所有的難。
比爾蓋茨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每次出行都堅持帶10本書籍,等回家后向孩子分享;
奧巴馬則是每日堅持為女兒讀《哈利波特》;
李嘉誠更是直接擔任起孩子的中文老師。
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尚且都如此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而作為普通人家的我們,又有何理由拒絕呢?如果說陪伴是父母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那麼閱讀習慣就是父母帶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俗話說得好:「什麼樣的家庭,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可是那些「什麼樣的家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家庭教育當中,本身就有不足、迷惑或迷失等情況,那麼在看到這些優秀的家庭教育,有值得借鑒的地方,那麼父母們就要取長補短,讓自己的家庭教育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