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比爾蓋茨的和李嘉誠的教育方式才知道,越頂級貴族的家庭,越喜歡這樣教育孩子
2022/11/10

近年來,就讀于斯坦福大學的比爾蓋茨女兒珍妮弗·凱瑟琳·蓋茨,因經常在社交網絡向大家分享書籍、分享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被眾人所關注。

經了解,珍妮弗這些年來的生活一直崇簡,從不亂花錢,平日里除了學習外,就喜歡看看書旅旅游、和家人聚聚,生活很是簡單愜意樸實

而前段時間,郭晶晶一家三口齊力插秧的事件也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

眾所周知,郭晶晶及其丈夫并不缺物質基礎,甚至還綽綽有余,但他們對待孩子的教育卻從不以有錢人自居,而是經常陪孩子體驗各種生活,真正做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看過比爾蓋茨的女兒才發現:越厲害的家庭,越喜歡這樣教育孩子

注重陪伴

2019年出版的《新課程》第34期提出:一個人在0~3歲的時候,情感是一所銀行,家人的陪伴猶如往孩子的感情銀行里存錢,每天與孩子相伴,會在孩子心中存有幸福與感恩。

這時候的陪伴與呵護,會使嬰兒的心理與身體都有安全感,如果嬰兒經常一個人在床上哭鬧而沒有人去抱她或哄她,她的內心是恐懼與不安的。

這種沒有安全感的恐懼會伴隨孩子的一生,在將來的生活中,孩子都將處于不安與自卑中。

身為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工作上很忙,但即便是他忙得「腳不沾地」,也仍堅持每周至少兩次接送女兒上學,并在路上抽時間與孩子交流談心

在珍妮弗的日記里,記錄最多的就是父母對自己的,這樣的陪伴也使得珍妮弗逐漸成長為一個內心充滿愛和陽光的女孩

比爾蓋茨的妻子梅琳達身為商業精英,在孩子出生后為其回歸家庭,梅琳達曾表示:人生最偉大的投資是我的3個孩子,其次才是事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隨著時代的發展,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對孩子也是越來越寵愛,導致很多孩子養成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惡習,獨立的能力大大降低,所以教會子女「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就變得極為重要了。

郭晶晶及其丈夫的教育理念秉承的就是這種思想,從小就教會兒子做人應戒驕戒躁,不要因為家庭優渥而「自暴自棄」,雖只是一個小小的插秧事件,卻在無形之中教育了孩子「不要做一個不勞而獲的人」

其實往往生活中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對于孩子的教育也是潛移默化的。

比爾蓋茨在對待孩子方面,除了必要的學費外,拒絕供給一分零用錢,孩子想要錢,就只能通過獲取獎學金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美國前任總統奧巴馬在對待孩子時,從不會主動給予其零用錢,如果孩子想獲取,必須通過做家務勞動所得;

首富李嘉誠在對待孩子零用錢方面更是嚴厲,孩子若是想得到零用錢,必須自己在外兼職獲取,在孩子想要創業時,更是拒絕出資,讓其學會自力更生

這些在我們眼中厲害的大人物,在教育方面他們更注重的是如何「授漁」

學會傾聽

有這樣一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最得人緣的,不是會說話的人,而是懂得傾聽的人。

教育是從學會傾聽開始的,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十萬個為什麼」,一些父母嫌煩總是草草敷衍行事,可殊不知,這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孩子心底卻埋下了傷害的根源,將孩子的問題聽進耳里,記在心里是對孩子最起碼的尊重

學會溝通

著名心理學家金韻蓉《愛在左,管教在右》中講述:她特別倡導對孩子的正面鼓勵管教,正面管教是指在孩子遇到挫折或犯錯誤時,不對孩子批評指責,而是給孩子一個講述的機會,體會孩子的心境,再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問題,鼓勵孩子今后能正確地處理類似問題。

學會和孩子溝通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在面對孩子時,你的每一個微表情都會影響到孩子,你每一次的不耐煩,都會成為傷害孩子的一把利器,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多多傾聽多多交流放低姿態,孩子才會快樂成長

限制孩子對電子設備的依賴

比爾蓋茨禁止孩子在14歲前玩電子設備;奧巴馬只有周末才準許孩子玩電子設備;李嘉誠則禁止飯桌上出現任何電子設備

反觀現實,我們不難發現,父母們忙事業,為了不被孩子打攪,則選擇用

手機來陪伴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對電子設備由最初的依賴演變成最終的癡迷「玩物喪志」大多就是這樣而來的。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指出:每天盯著手機超過兩個小時,會造成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推理能力變差。

手機等電子設備并不是完全的杜絕孩子使用,凡事都要講求「適量」,作為父母,你可以在日常為孩子制定計劃,在規定的時間內孩子是可以使用電子設備的,超出規定范圍,則要完全杜絕嚴禁過度使用。

注重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高爾基提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毛姆提出:養成閱讀習慣等于你為自己筑了一個避難所,幾乎可以躲避生命所有的難。

比爾蓋茨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每次出行都堅持帶10本書籍,等回家后向孩子分享

奧巴馬則是每日堅持為女兒讀《哈利波特》

李嘉誠更是直接擔任起孩子的中文老師

這些了不起的大人物,尚且都如此注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而作為普通人家的我們,又有何理由拒絕呢?如果說陪伴是父母對孩子最長情的告白,那麼閱讀習慣就是父母帶給孩子最好的成長禮物

俗話說得好:「什麼樣的家庭,就會教育出什麼樣的孩子。」

可是那些「什麼樣的家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家庭教育當中,本身就有不足迷惑迷失等情況,那麼在看到這些優秀的家庭教育,有值得借鑒的地方,那麼父母們就要取長補短,讓自己的家庭教育更加完善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