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指望孩子自覺:那些高度自律的孩子,只因父母做對了這3件事
2023/01/09

印象中的學霸,無論是寒門貴子,還是高知牛娃,他們背后都會有一個共通之處:

就是本身有著強烈的學習驅動力,無需家長過多監督,養成了非常好的學習習慣。

簡而言之就是,這些學霸們都非常自律。

然而,大多數家庭卻有一個「不自覺」的孩子。

寫作業拖拖拉拉,背書磨磨蹭蹭,完全沒有自覺學習的習慣。

家長要麼用「買這買那」哄著孩子學,要麼苦口婆心講道理逼著孩子學,要不就一刻不得閑盯著孩子學……

這種孩子,一旦沒了父母的監督和威逼利誘,很容易就放縱自我。

時間一久,孩子就習慣了懶散、拖延,漸漸積懶成笨!

壞習慣根深蒂固,再想糾正,就得花千百倍的精力,甚至難以改變。

從小培養好習慣,才是孩子將來自律優秀的關鍵。

聽過這樣一段話,出自一位學霸媽媽:

「孩子首先要養成的是機械習慣,習慣讓孩子有成就感,有了成就感再和孩子談自律的重要性,孩子才聽得懂。

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好習慣-成就感-自律-強化好習慣-更多成就感」的正向循環。

孩子感受到自律帶來的獲得和贊賞,會激勵TA繼續自律,越來越優秀

相反,如果因為長期缺乏好習慣無法獲得成就感,孩子會習慣自己「落后」的局面,甚至自暴自棄。」

在整個小學階段,孩子的大腦前額葉基本上都未發育成熟,自控力非常薄弱

前額葉皮層(黃色)

所以,懶得思考、拖拉磨蹭、不想寫作業,偷懶是孩子的天性。

但同時,這個時期也是孩子行為習慣、性格養成、學習的關鍵期,可塑性極強。

如果父母積極培養引導孩子的習慣,就能夠幫助孩子克服惰性,養成自律,未來會輕松不少。

正如葉圣陶先生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

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是會跟隨人的一生的。

認識一位中科院的心理學博士,他講自己從小就被媽媽要求早睡早起。

晚上10點前一定要睡覺,早上8點前一定要起床,然后吃早飯。

一年365天,他都別想睡懶覺,一定會被媽媽喊起來吃早飯。

媽媽說:「早上好好吃飯,這一天才能精神飽滿。」

以前,他一直覺得媽媽很煩,晚上想多讀兩行書,多玩一局象棋,都會被媽媽趕著去睡覺。

但後來,等他上大學,看到周圍的同學晝夜顛倒、作息混亂,自己卻依然能早睡早起,有條不紊地去學習和生活時,他忽然覺得媽媽無比睿智。

規律的生活,能讓人保持清醒的頭腦、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體魄,也能形成良好的時間觀念。

因此,家長應該從小帶著孩子,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規律的生活習慣。

作息規律、按時三餐、穿戴整齊、房間打掃干凈、東西用完放回原處。

同時,不要事事代勞,教孩子學會做家務,掌握更多的生活技能。

保持做事專注的習慣

拉開孩子之間差距的,不是成績,而是專注力。

良好的專注力,是記憶、思考、學習的基本條件,也是影響孩子生活與未來最核心的條件之一。

其實孩子天生就有專注力,但持久的專注力,是需要父母科學引導的。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曾做過一個兒童專注力實驗,分成兩組:

一組父母積極參與、指導孩子玩玩具,而另一組父母只在孩子需要時,給出適當的互動。

結果是,父母積極參與的那組,孩子總是無法集中在玩具上;而父母沒有過多干擾的,孩子反而專注力更強。

想要培養孩子持久專注的習慣,一定要謹記:除非你被孩子邀請,否則永遠不要去打擾孩子。

很多時候,我們說孩子三心二意,是因為孩子選擇太多,時間觀念不明確。

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可以刻意訓練,讓孩子在一定時間內,集中精力只去做一件事。

比如在我們家,就給孩子準備了一個計時器,這樣做作業的時候,她可以明確感知時間的流失,控制完成功課的速度。

除此之外,家長還可以試試經典游戲:舒爾特方格。

簡單來說,孩子需要快速找到目標數字,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高強度集中注意力。

這也是全世界范圍內最簡單,最有效也是最科學的注意力訓練方法。

學齡期,養成預習-復習習慣

小學階段7-12歲,更是孩子學習習慣養成的黃金期。

如果把學習比作造房子,那好習慣就是牢固的基礎,基礎好了,才能造出好房子,擁有好成績。

所以,在上面所說的幾個習慣之上,家長要舍得投入時間和精力,幫助孩子養成學習上的好習慣。

比如:預習的習慣。

每一天,教孩子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通讀第二天要上的教材內容,并把不理解的內容鉤畫記錄下來。

預習的目的是,教會孩子帶著問題去聽課,這樣聽課也會更集中精力。

并且,在預習完成后,也可以讓孩子試做1到2道課本后的練習題。

會做了,說明孩子的自學能力在提高,若不會做,沒關系,很正常,因為老師沒講。

比如:復習的習慣

知識不是一學就能學會的,必須有個不斷總結、歸納、鞏固的過程,才能把碎片的知識整理成知識框架,融會貫通,做到真正的「學會」。

可以帶著孩子,每天晚上臨睡前,引導孩子來回想,并且復述今天一天老師都講了些什麼。

如果遇到孩子模糊的內容,家長就需要在第二天的學習中引導孩子重讀重練,加強記憶。

通過這樣間隔性的2-3遍,能幫助孩子強化記憶。

這里強調一下,一定要讓孩子復述!

聽明白不是真的明白,說明白才是真的明白。

堅持2~3個月就會記憶力好,概括能力、思維邏輯能力、表達能力都會大大增強。

除此之外,還有幫助孩子養成:

合理規劃學習時間

懂得預習復習

整理錯題集

堅持課外閱讀等等

這些習慣和細節,才是盯孩子學習的關鍵。

習慣好了,不怕孩子懶,不怕孩子不自律!

-END-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