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都喜歡躲貓貓,這背后還有原因,有利于孩子認知發育
2022/10/29

前幾天和幾個媽媽聊天,說起孩子都喜歡玩藏貓貓,有的媽媽說,這種游戲太幼稚,有的媽媽則表示,自己小時候也愛玩。其實,躲貓貓在民間流傳已久,也就是捉迷藏,看起來還真的挺幼稚的,但這背后卻藏著對孩子客體認知的培養。

所謂的客體認知就是指主體以外的一些客觀事物。而孩子玩捉迷藏的背后就是鍛煉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對待問題的分析能力,甚至可以訓練孩子的心智和肢體的協調和力量。

那麼捉迷藏捉迷藏這個游戲到底有哪些優勢呢?對于一個孩子來說。

1、孩子感受到了專注和陪伴

不管是和媽媽爸爸一起玩,還是和孩子一起玩,小家伙在捉迷藏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有人陪伴的安全感,同時他們的專注力也被激發了出來。

為了找到更安全的地方,為了能把自己隱藏好孩子們使盡渾身解數,大大提高了孩子專注力。

2、孩子在捉迷藏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成就感

別以為捉迷藏很簡單,躲藏和被躲藏的關系其實就是對孩子反應力的一種訓練,同時聽覺、忍耐力以及反應的靈敏性都能增加孩子的自信和成就感。

無論是孩子藏得比較好,還是孩子抓住了人都能極好地刺激孩子的成就感,讓孩子覺得通過認真地分析,有了一定的自我分辨是非的能力。

3.幫助孩子理解他人視角,能更好幫助孩子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是相對于孩子「自我中心」概念而相對存在的,自我中心,是孩子發展中的一種正常的思維,是指將注意力放在我的思考、需求、行為上。

4、幫助孩子更好建立空間概念。孩子在游戲中,通過在不同空間的躲避,可以更好的建立空間的概念。

5、幫助孩子更好的發展客體永久性概念。

隨著游戲的深入,與游戲伙伴的互動(參與游戲的其他人),逐漸建立課題永久性的概念,明白并不是我看不見,事物就不會存在。

捉迷藏這個活動雖然好,可也要有些注意事項,家長不能忽視。

首先,我們不要藏到誰也找不到你,這樣玩起來就會因為缺乏吸引力和成就感而讓孩子失去找人的樂趣和興趣。

其次要注意安全,不能讓孩子躲進非安全的地方,比如垃圾叢生的地方,車子流通頻繁的地方,可能會導致溺水或者過電的地方等等。

畢竟安全是一切的根本。要想玩得快樂最先要考慮到孩子的安全。

最后,家長盡可能地參與其中,時代不同了,孩子缺乏小伙伴,所以他們更需要有人陪他玩,沒有孩子同玩,但有爸爸媽媽同玩這也是好事啊,面對孩子的渴望,希望家長都能滿足,這樣做,不但可以增加自己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在玩的過程中一定要在能夠看到孩子的地方,放縱地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我們也能找回我們的童年時光,和孩子一起玩起來。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