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認為媽媽和奶奶帶的孩子有著天壤之別,但凡事總有例外。小玉夫妻倆自從結婚之后就和公公婆婆分開住了,不過雖然是分開住,但其實路程并不遙遠,開車只要半小時就可以到了。
孩子小的時候一直都是寶媽在帶,過了兩歲之后,小玉便把孩子送去了托幼班,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平時雖然過得比較忙碌,但好在可以應付。
前兩天剛好是元旦,但夫妻倆都要加班,而托幼班也放假了,因此小玉只能把3歲女兒送到奶奶家,讓奶奶帶幾天。
因為在網上看到好多奶奶帶娃畫風清奇的場景,小玉也擔心好好的孩子會被奶奶帶偏,因此囑咐了老人很多注意事項。原本以為老人年紀大了,肯定不愿意聽年輕人的勸告,在接孩子的前一天,小玉還提心吊膽。
沒想到再見面的時候差點認不出自己女兒,來接女兒的那一天,小玉看到女兒穿著一件花棉襖坐在沙發前面。髮型被奶奶梳得特別好看,而且眉心中央還有一個朱砂痣,最重要的是奶奶沒有忘記給孩子擦面霜,小孩臉蛋白白嫩嫩的。
小玉看到女兒被奶奶帶得這麼好,心里也很開心,而網友看到孩子之后紛紛表示:想上門提親。
其實一開始這位寶媽的擔憂也不無道理,因為絕大多數的老人帶娃時會出現以下這三種錯誤的做法。
①、過于溺愛
老一輩的人對小孩子都是非常愛護的,而這份愛護也有可能會變成溺愛,小孩想要什麼,老人總會想辦法幫他們做到。甚至當小孩提出一些無理要求時,老人也會滿足,對于孩子做錯的事情,長輩們往往舍不得教育,過度放縱。
②、育兒觀念過時
不少年輕家長發現,老人帶娃時總會按照過去老一套的觀念去做,而這些過時的育兒方法其實早就已經不適用了。這也是很多家長不愿意讓老人帶娃的原因,因為長期這樣做,會給小孩的身體健康帶去不利的影響。
③、缺乏衛生觀念
老人從前過慣了苦日子,因此在生活住行上能夠節省的地方就節省,很少會注意細節,比如衛生。喂孩子吃飯,會在自己嘴巴里嚼了之后喂給小孩,平時也不愛給孩子洗澡,更有一些老人會把孩子穿過的尿不濕曬曬再使用。
老人帶娃有弊端,但肯定也有很多好處,而老人帶娃也是很辛苦的,為了避免給自己和年輕父母帶去煩惱,老人帶娃時要做到以下這兩點。
一:不要玻璃心
因為時代的不同,老年人帶娃肯定會和年輕的父母出現一些矛盾和分歧,這也是很正常的。有些老人被子女說了一兩句之后就在一旁擦眼淚抹鼻涕,年輕父母看了之后也很無奈。因此老年人一定不要玻璃心,有什麼問題要和子女妥善溝通,對于子女提出的建議也要合理接受,畢竟大家都是為了孩子好。
二:不要越界
有些老人從小帶孩子,帶慣了孩子之后,就不愿意讓年輕父母插手,平時也不給小孩和父母相處的機會。絕大多數的老人幫子女帶娃,也是希望可以減輕子女的負擔,但同時家長的教育責任也不能缺少,在子女工作不忙的時候,老人也要適當退出。
在絕大多數的家庭中都是老人帶娃,子女負責工作,老人幫忙帶娃的確可以減輕子女的壓力,但這并不代表著年輕家長就可以逃避照顧和教育孩子的責任。家長有空的時候還是要主動承擔起帶娃的任務,平時也要和老人做好溝通工作,對老人抱有感恩之心,肯定他們的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