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發脾氣的孩子沒朋友」,家長用6個方法,幫孩子趕走壞情緒
2022/10/03

人們經常把小孩子的臉比作六月天,說變就變。前一秒還是風平浪靜,下一秒就是暴風驟雨。要知道,帶娃是一個不斷升級打怪的過程,而孩子的壞脾氣,就是咱們育兒路上最棘手的「怪」之一。

愛發脾氣的孩子「沒朋友」

在小區遛娃,遇見一對母子,她家孩子跟我家小寶差不多大,同齡人總是很容易玩到一塊兒。倆孩子在草坪上撿落葉玩游戲,我們也在一旁閑聊起來。但不一會兒就看見那孩子兩胳膊一抱,嘴巴一撇——生氣了。

我家娃撿得不亦樂乎,顯然沒注意到他的小伙伴已經鬧情緒。還在納悶這孩子怎麼了,卻見寶媽騰地站起來,指著孩子大聲說:「要玩就好好玩,別在那發脾氣了,再這樣你沒朋友!」

接著這位寶媽就倒起「苦水」來,說孩子聰明是有點小聰明,就是動不動就喜歡生氣。

經常就這副人人都欠他的神態,一天發作四五次。老因為一點小事沒做好,或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甚至不經意的一個眼神就生氣!

如果在家里還會大哭大鬧,要麼摔東西,打人……總之就是要掀起一陣暴風雨,你越勸他反而越「上墻」。幼兒園老師都找我們談話好多次了,說他這樣的脾氣小朋友很容易孤立他

幼兒階段的孩子的情緒能力比較弱,包括他們對情緒的認識和處理等。孩子的情緒與個人的氣質有關,但最根本原因是內心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家長著急上火、大吼大叫,甚至動輒揍一頓以示懲戒。孩子也會有對應的招,要麼充耳不聞,要麼與你對抗到底,同時他也會習得這樣的行為方式——遇到挫折或不順心的時候,會不自覺地套用父母的方式來解決

家長需平常心接納孩子的情緒

國慶假期第二天,快9點了大寶還賴在床上。我走近一看,竟是在玩手機,真氣不打一處來!我當時第一反應是掀開被子,把他拽起來,然后趕去寫作業學習。

但理智又把我伸出去的手,硬生生地拉回來。如果我這麼做,孩子肯定會不高興,他后面會帶著情緒去做其它的事情,甚至可能會反抗,和我對著干

最后,我深吸一口氣,平靜地對他說:「我希望你快點起床,把作業完成,因為下午我們還要出去。但如果我讓你放下手機馬上起床,你肯定會不高興,是不是?那你還想要玩多久再起?」

孩子:「再玩五分鐘。」

五分鐘后,我再次對孩子說:「夠起床了吧,咱們說話要算數,媽媽也一樣的,好不好?」

于是,孩子很痛快利索地放下手機起了床。

這樣的方式解決問題,顯然是大人和孩子都愿意接受的。重要的是,彼此沒有因為不好的情緒而發生矛盾。通過這小小的插曲,我清楚地認識到:接納孩子的情緒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情

很多家長在孩子發脾氣時,第一反應是制止孩子的行為,試圖讓其不要發火。但這對孩子來說是很難的,情緒需要疏導,而非壓制,否則最后的結果可能就是 「火山爆發」

孩子有情緒時,我們要嘗試著接納,然后用語言把孩子的行為描述出來,越詳細越好。這樣孩子才會覺得爸媽是真正的關注和接納自己,當感受到自己被理解,他才會平靜地聽取父母的話

很多時候孩子自己也不清楚到底為何生氣,我們需要幫他說出來。猜幾個原因,讓孩子來選擇,因此平時對孩子的觀察和了解非常重要。也可以鼓勵和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和困難,這樣情緒才會得以釋放。

六招幫助孩子調節負面的情緒

適當地哭一場

美國圣保羅.雷姆塞醫學中心精神病實驗室專家研究發現,眼淚可以緩解人的壓抑感。人悲傷時流的眼淚中,蛋白質含量很高。這種蛋白質是由于精神壓抑而產生的有害物質,壓抑物質積聚于體內,對人體健康不利。

人在傷心難過或者心情壓抑時,哭一場,能使情緒得到宣泄。哭不失為解除緊張、煩惱和痛苦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從這個角度而言,遇到難過的事,忍住不哭或意味著「慢性中毒」。

痛快地喊一喊

心理醫生表示,通過喊叫釋放情緒是有好處的,但喊叫不要針對具體的人,獨自喊才有效。可以在森林或室內喊,但要確保不影響周圍人。喊叫可以解壓,使情緒不會在內心堆積,影響人的心情。

引導孩子傾訴

與人分享快樂,快樂雙倍;與人分擔痛苦,則可以減輕痛苦。不好的情緒埋藏在心底,會增加心理負擔,越發地壓抑。引導孩子把煩惱說出來,再表示理解和安撫,能讓孩子的情緒舒緩,心情變舒暢。

做高強度的運動

運動過程中,大腦的血氧含量增高,從而緩解緊張的神經系統,身體也會產生一種讓人感到快樂的物質。更重要的是,運動讓孩子短暫忘卻不愉快的事,運動之后腦子里被疲勞充斥,自然不會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不開心的事上。

轉移注意力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被別的事物所吸引,分心之余就會忘卻難過的事。比如跟孩子一起游戲、打球、下棋、看節目等,也可以帶孩子外出散心、游玩,到處看看風景,呼吸新鮮空氣,能夠使他從消極的情緒中解脫出來。

糾正孩子的認知偏差

孩子認知有偏差,長時間待在「舒適區」,眼界只局限于某一個區域。所以某些情況下,家長很有必要干預孩子錯誤的認知。幫助孩子調整對事物的看法,糾正認知偏差,全面地看待問題,就可以減弱甚至消除不良情緒。

寫在最后

情緒是一種能量,若孩子平時能夠很好地表達和釋放自己,那麼就不大可能積攢大量的負面情緒。當然,讓孩子調節和釋放情緒的渠道還有很多種。

除了以上6個方法,還可以試試:帶著孩子一起制作美食,讓孩子涂鴉或畫畫,把心情畫出來、寫下來,跟寵物一起玩耍,小睡一覺……這些都可以達到釋放和表達情緒的目的。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