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去朋友家做客,偶然發現,朋友兒子一邊講話,一邊啃指甲,手指甲都被啃禿了。
孩子長得挺清秀帥氣,指甲卻被啃得血淋淋,看起來有點嚇人。
後來聊天才知道,原來孩子從小就有「咬指甲」的壞習慣,想改一直改不掉。
平時上課的時候,孩子就會把手指伸到嘴邊,不知不覺地給咬破了,連老師都注意到了孩子的「小怪癖」,提醒了好幾次。
朋友對此也沒少發愁,抹辣椒水、綁膠帶、補充維生素,都試過了,但這些方法都沒奏效。
為什麼孩子會咬指甲?習慣了咬指甲長大后會怎樣?應該如何戒斷?
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些問題。
其實,孩子咬指甲這種行為很常見,有數據顯示高達50%的孩子都會喜歡咬指甲。
一般來說,咬指甲會在3-4歲時開始慢慢出現,隨著孩子年齡增加,咬指甲行為會逐步減少,直至消失。
而一旦孩子咬指甲「成癖」,原因除了有無聊、好奇之外,很可能是心理健康上出了問題。
就拿朋友家的孩子來說,小時候被留在老家和爺爺奶奶長大,4歲多的時候才被接到爸爸媽媽身邊。
朋友本身又是個急性子,有時候一著急,對孩子說話的語氣免不了會沖一點。
所以即便是在家里,孩子也總有一種緊張感,性格內向、敏感,容易焦慮。
我留意到,每當我問他話時,他咬指甲的動作就會變得頻繁,眼神躲躲閃閃,顯得格外緊張。
從心理學上來說,如果孩子處于焦慮狀態,內心缺乏安全感,就會下意識地咬指甲,這屬于一種「發泄性」的行為。
對孩子而言,咬指甲可以疏解壓抑和痛苦,得到精神上的放松,釋放壓力。
有些家長可能覺得:
「別說孩子了,很多成年人也喜歡咬指甲,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對此我想說,不僅有問題,而且問題很嚴重。
大多數習慣了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后都逃不過以下這3種結局:1.指甲畸形
這一點很好理解,短時間的、適度的咬指甲沒問題。
但如果沒有被制止,有些孩子會把咬指甲的習慣保留到成年,使指甲受到十幾年,乃至于幾十年的摧殘。
長久的啃咬,很容易破壞促進指甲生長的組織進而導致指甲畸形。
2.牙齒畸形
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人門牙中間有一個小缺口,這是因為長期在同一處位置嗑瓜子,對牙齒造成了傷害,所以俗稱「瓜子牙」。
而孩子的牙齒、面部骨骼,都遠不及成年人堅硬結實,一直啃咬堅硬的指甲,很容易使其牙齒畸形,改變口腔結構,進而影響面骨整體輪廓,使整張臉都變丑。
3.嚴重的心理問題
咬指甲看似只是一個簡單的「壞習慣」,但實際上,很多咬指甲上癮的孩子,長大后會有「自虐傾向」。
除此之外,長久地缺乏安全感,心理處于不健康狀態,愛咬指甲的孩子長大后還容易性格偏激、充滿暴力、孤僻不合群等等,出現某些嚴重的心理問題。
首先要強調的是,當孩子啃咬指甲時,我們切忌采取某些強硬手段,尤其是對其打罵。
心理學上有個有趣的小實驗,研究人員要求受訪者不許想「粉紅的大象」,然后問:
「現在你腦子里在想什麼?」
幾乎所有受訪者都在想「粉紅的大象」。
孩子咬指甲也是如此,我們越強調「不要咬」,孩子越緊張,對咬指甲這件事越在意,反而會把這種行為習慣深深地刻在骨子里。
其次,我們可以采取一些恰當的方式方法,幫孩子戒斷壞習慣。
比如行為替代,給孩子準備一個壓力球,當孩子感到緊張時,用捏壓力球來替代咬指甲。
或者是和孩子約定,在咬指甲前要做一個很夸張復雜的準備動作,例如先讓手指不停活動30秒,然后才能咬指甲,孩子有足夠的時間緩沖,就會放棄咬指甲。
再比如正向激勵,懲罰不會讓孩子停止咬指甲,但獎勵可以。
我們可以和孩子約定獎勵規則,在某個連續的時間段內,如果孩子一直不咬指甲,就可以獲得一定量的積分,等積攢到一定數目時,可以利用積分來換取獎勵。
通過這種獎勵的方式,引導孩子主動改變咬指甲的壞習慣,效果會更好。
結語:
孩子總是咬指甲,多半是家長的教育方式或者家庭環境存在問題,我們要多留心、及時干預。
只有采取正確的方法,避免使用「強硬手段」,才能幫孩子戒斷咬指甲的壞習慣,自然而然徹底地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