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教育行業的從業人員,教育絕對不僅僅是單純的知識傳授,而對于父母,對于家庭教育而言,就和你不僅僅是學習知識了。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性格的養成,人格的培養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俗話說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就是因為在童年階段,孩子們學習以及認識世界的主要方式就是模仿,而他們模仿的對象,主要就是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其次是學校當中的老師,因此,這些人的言行舉止以及生活習慣都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十分強烈的影響,尤其是與孩子朝夕相處的父母。
對于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在潛移默化當中,讓孩子下意識地接受許多觀念的影響,直接教育孩子生硬的知識只會適得其反。
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先生曾經這樣說過:「通常那些喜歡打麻將的父母,是教育不好孩子的,而重視子女教育的家長,通常會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 」
相信大家在現實生活中都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那就是有些時候那些看似與教育毫不相關的事情,很有可能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習慣。就例如在家長的穿衣打扮這件事情上,相信大多數人甚至是家長自己都不會留意這件事情,但是他的確會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影響。
一、母親是否會打扮,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成長
這是有一位小學教師發現的有趣規律,因為在小學教育階段,教師與孩子和家長之間的接觸比較充分,因此也有更多的機會與家長進行密切的溝通。
工作一段時間之后,這位老師發現在自己的班級當中,那些比較注重儀表的家長,或者說那些在家長會當中或是接送孩子的過程當中,比較注意自己的穿衣打扮的母親,教育出來的孩子通常有一些共同特點。
首先,也是最明顯的一點,那就是孩子的穿著打扮比較干凈得體。即使不是什麼昂貴的衣服,也會很干凈整潔。甚至是平時所有學生均穿著校服,這些學生的校服也更加整潔干凈,最重要的是這些孩子的臉上大多透露著自信的表情。
這位老師還解釋到,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在大多數小學生的眼中,自己與父母之間是緊密相聯的共同體,因此父母在某種程度上變代表了自己的形象,當自己的母親穿著打扮精致的站在學校門口等待他們放學的時候,孩子的內心會油然而生一種自豪感。
相對而言那些打扮比較隨意,不修邊幅的母親,通常教育出來的孩子性格會比較內斂,甚至會在學校當中,表現得有些唯唯諾諾,不敢主動地表達自己內心的觀點,也不想成為大家的焦點。
而家長打扮不修邊幅通常會導致孩子的成長發展走向兩個不同的極端,一方面是走向嫉妒的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一方面是走向極度的自卑。二、家長過度打扮或是不修邊幅都會導致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觀
父母的儀表儀態固然會對孩子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而父母責應該掌握好其中的分寸,不能過度打扮,更不能不修邊幅。
例如某位醫生曾經診斷過一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這位小學生在內心當中覺得自己沒有某位老師漂亮,因此產生了深深的自卑和焦慮,後來經過醫生的詳細詢問才發現原來這位小學生的母親是一個特別喜歡打扮的人,有些過度打扮的傾向。
在孩子的眼中,女性形象過于重要,以至于在童年時期就會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實際上,導致這位小學生產生焦慮的根本原因并不是自己沒有這位女老師漂亮,而是怕自己的母親嫌棄自己。
有一種家長與之完全相反,他們雖然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但是卻會掌握好尺度,在與孩子的相處過程當中會選擇得體的服飾。
三、家長的教育觀念需要與時俱進,與孩子共同成長
教育問題的重要性想必每個家長都心知肚明,但是能否找到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以及良好的教育方式,必須要家長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了,教育觀念要與時俱進,并且根據兒童身心發展的不同階段來調節自己的教育觀念。
沒有任何一種固定的教育方式能夠適合所有孩子,因此作為家長,尤其要對孩子的教育問題多花心思。而對于生活當中的一切細枝末節,家長都應該格外注意,即使是在穿衣打扮這樣的小事上,也應該注意自己將會給孩子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