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孩子開始居家上網了,女兒生活節奏也變慢了。從上周開始,孩子們開始返校上課了,可是女兒拖拉的問題更嚴重了,做什麼事都是「慢條斯理」的,氣得我總是把「快點兒」掛在嘴邊。
時間長了,我的嗓子都喊啞了,孩子也沒有多大反應,做事依舊是不緊不慢的。后來,一位有經驗的老師告訴我,面對慢吞吞的孩子,其實有些方法比你天天喊「快點兒」還好使。
比如我們出門的時候,孩子拖拖拉拉,你如果不停地喊「快點兒」,孩子并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如果父母用「穿鞋」「吃飯」等更明確的指令,孩子也許會有更好的表現。
比如你要送孩子去幼兒園,你可以說「某某小朋友還等著和他玩呢」「老師同學們還在等你做游戲」,讓孩子知道自己是被期待的,也可以讓他們快起來。
我們可以和孩子多讀一些關于「守時」「動作快」的繪本,情景式的教育會更有效。當孩子做事慢的時候,我們可以說「你還記得昨天的小熊嗎,他做事慢慢的,最后怎麼樣了。你是想做小熊呢,還是做小羊呢?」
日常生活中,媽媽要觀察孩子喜歡出門做什麼,比如孩子喜歡踢球、喜歡去公園看魚。出門前,我們可以和孩子說「你馬上就能踢足球了」「馬上就能看到你喜歡的小魚了」。
孩子慢吞吞的時候,父母要善于使用鼓勵的方式誘導孩子,要比不停喊「快點兒」強很多。常見的鼓勵方式有4個
1、限時引導
不想孩子遲到 ,你可以和孩子說「只要你趕上校車,就能吃到幼兒園的小蛋糕了。」
2、定個鬧鐘
做事前,我們定一個鬧鐘,然后和孩子約定誰能在鬧鐘響起前完成誰就贏了。
3、擁有更多時間
出門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說「如果我們能早點到那里,你就能多玩一會兒。」
4、條件關系
當孩子磨磨蹭蹭的時候,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孩子:「當你穿好衣服,我們就可以直接去動物園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