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建議晚上帶孩子出門?這三個原因,醫生都贊同
養大一個孩子很不容易,唯有為人父母才會明白父母的艱辛。
進入伏天之后,天氣越來越熱,白天躲在家里,晚上就愛出門遛彎,乘涼,享受夏日的晚風。
不過老一輩人通常不愿意讓孩子晚上待在外面,尤其是一歲以內的孩子,盡量不會帶孩子出去,老人常說,太小的孩子「天眼」還開著,能夠看到一些大人看不到的東西,所以當晚上最好不要帶孩子出門。
老人的說法總有一些「迷信」的成分,但是拋開這些成分來說,晚上孩子孩子出門的確不太合適,尤其是月齡小的孩子,盡量不要帶孩子出門。
為什麼晚上不建議帶孩子出門呢?主要是三個原因,就連醫生都很贊同。
01、晚上視線不好
在城市晚上有路燈,但在漆黑的夜里,這些燈光也顯得比較微弱,昏黃。
如果在農村,有些地方路燈并沒有普及,沒有路燈,晚上漆黑一片,只能依賴天上的星星和月光。
在晚上視線不好,大人生活經驗豐富,看到一些東西會迅速辨認出來,而孩子有很多沒見過的東西,甚至連樹木照出來的影子都會覺得害怕。
老人常說,孩子晚上容易遇到臟東西,其實不一定是什麼臟東西,而是在晚上視線不好,孩子看到一些影影綽綽的東西無法辨認,會下意識跟一些壞事物聯系在一起。
記得小時候在小朋友家玩兒,小朋友的姥姥總是講「大馬猴」的故事,說大馬猴長著特別大的嘴巴,專門吃小孩兒。那段時間每次到了晚上都會擔心外面有大馬猴,看到燈照在門簾上的影子也會自由自主地跟大馬猴聯系在一起。
所以其實孩子有時候說出來的時候,可能就是腦子里想象出來的一個畫面,但總體來說,晚上讓孩子少出門還是有益處的。
02、夜風比較涼
最近小區好幾個孩子都感冒了,發燒,咳嗽流鼻涕,大家都在感慨:這入伏天了,天氣熱了,孩子們都生病了!
正是因為夏天天氣熱,才要格外注意,夏天白天悶熱,晚上天氣涼爽,尤其是北方地區,晝夜溫差還是比較大的,晚上帶孩子出去,如果每個孩子保護好,孩子很容易涼風。
前幾天我們小區一個二胎寶寶,每天寶媽都帶著出去玩兒,有時候給孩子穿的衣服很小,衣服都上去了,露著肚臍在外面,昨天遇到寶媽,還說:孩子拉稀了!
所以即便是夏天,晚上的空氣也是涼的,尤其是下雨后,空氣潮濕,濕氣和潮氣一起涌向體內,大人尚且覺得身體不舒服,孩子抵抗力差,反應到孩子身上,孩子就可能生病了。
老人常說,孩子晚上出去一圈生病了,可能是被嚇著了,被東西撞見了,其實主要是因為孩子抵抗力差導致的。
03、孩子膽子小
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大人擔心孩子怕黑,于是晚上睡覺給孩子點一盞小夜燈。其實剛出生的時候孩子并不怕黑,因為孩子在媽媽肚子里是昏暗的環境。
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開始適應黑夜和白天,在白天會更興奮,更開心,如果到了夜晚,孩子就會有點害怕。
有一次回老家,我們晚上在院子里乘涼,小侄女突然嚇哭了,我們很納悶,最后才發現,原來是窗戶上映的影子。
老家衛生間和客廳之間是磨砂玻璃門,有一次回老家,外甥女在家里住,我在沙發上坐著,突然外甥女出去洗漱的時候突然喊了一下,被嚇一跳了,結果發現我的影子映在磨砂玻璃上,而且我當時散著頭髮,把外甥女嚇了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