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不看你走時他哭不哭,而是看這兩條標準
2022/08/23

無數專家說,有安全感的孩子好奇心更強,人際關係更好,自信樂觀,勇于面對挫折。所以媽媽們開始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缺乏安全感,輸在起跑線上。

那麼在大家心裡,什麼樣的孩子才是有安全感的呢?小樣媽採訪了幾位身邊的媽媽,她們的回答是:

總之,在大家的觀念裡,有安全感的孩子樂觀、開朗,活脫脫一個小天使。

正是因為媽媽們都把有安全感的孩子想象得太完美了,所以和自己的孩子一對照,就會覺得「我家孩子那麼黏人,不獨立,肯定是缺乏安全感了,怎麼辦啊!」焦慮的感覺又回來了。

其實,「有安全感」和「依賴媽媽、有分離焦慮」是不完全對立的。不同年齡的孩子,他們的安全感會用不同的方式表現出來。

下面小樣媽給大家整理一下,什麼樣的表現是正常的,什麼樣的表現才是真的缺乏安全感。

這些表現很正常,孩子沒有缺乏安全感

1、8-9個月時,一看到陌生人就哭

寶寶對陌生人表現出警惕和恐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怕生」,或者「陌生人焦慮」

心理學家認為,這種表現不是因為寶寶膽小、黏人,而是認知能力上的進步

這個階段,寶寶已經能夠比較陌生人和媽媽臉部的不同,形成了「面孔記憶」。

而在6個月之前,寶寶見誰都笑,不是不怕陌生人,而是因為他們還不能記住人臉,所以無法分辨誰是親人,誰是陌生人。

因此,「怕生」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2、15-18個月時,不讓媽媽走

這一階段,孩子會有「分離焦慮」的情況出現。

表現就是媽媽一離開,孩子就會哭鬧,不願意讓其他人照顧。

這是因為孩子已經和媽媽建立起了依戀關係,在他心裡,媽媽就是最親近、最能給他安全感的人。

但同時,他還不能理解復雜的時間概念,不知道媽媽要離開多久,會不會回來,什麼時候回來,所以媽媽的離開會讓他充滿不安,產生難過的情緒。

此外,孩子的記憶能力已經發展起來

他記得你上次換衣服出門,走了很久,他哭了很久,所以當你又換衣服準備出門時,他立刻把你的離開和不愉快的經歷聯繫起來,當然就不願意讓你走啦。

雖然不同的孩子出現分離焦慮的年齡會有所差別,有的可能1歲時出現,有的1歲半時出現,但相同的是,絕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這個階段。

所以「分離焦慮」同樣不是缺乏安全感,而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

3、孩子玩的時候,總要媽媽陪著

最近有媽媽諮詢,說她陪著的時候,孩子一個人玩得挺好的,可她一走開,哪怕只是去陽臺收個衣服,孩子也會馬上丟下玩具,跑過來找媽媽。她擔心這是不是缺乏安全感,或者不夠獨立的表現。

其實,這也是一種誤解。孩子不是黏媽媽,而是把媽媽當成了「安全基地」。安全基地在的時候,哪怕媽媽只是坐在旁邊,什麼也不做,孩子也能感到安心。

可一旦安全基地消失,孩子就沒辦法把精力放在探索、玩耍上了,而是要立刻去確認安全基地在哪裡。

這也是年幼孩子的一種正常表現,不是缺乏安全感。

4、孩子有入園焦慮,不想上幼稚園

去年小樣入園,他們學校的確有幾個女孩,上幼稚園從來也不哭,每天都開開心心地和大人再見。

相比之下,其他大部分孩子都經歷了幾個星期,甚至兩個月的入園焦慮

其中家有男寶的幾位媽媽特別焦慮,她們覺得人家女孩子都那麼勇敢,怎麼自家的男孩子還哭哭啼啼,沒完沒了呢?

其實,剛上幼稚園或者托班的孩子,大部分都會有「入園焦慮」的現象出現。

他們不僅要離開最親近的家人,還要離開最熟悉的環境,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和陌生的老師、同學度過整整一天。

他們甚至不確定,媽媽離開後會不會來接自己。所以有焦慮、難過的情緒,是完全正常的。

因此,「入園焦慮」同樣不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孩子是否缺乏安全感,這樣來判斷

說完了上面4個誤區,我們再來看看,真正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會有哪些表現。

1978年,心理學家

瑪麗•安斯沃思通過研究,把嬰兒和父母之間的依戀關係分為了三類

實驗場景和我們平時離開孩子的情景很類似。

首先,媽媽和寶寶待在一個房間。接著,進來一個陌生人,和寶寶短暫的互動。然後媽媽離開,留下寶寶和陌生人獨處。最後媽媽回來,陌生人離開。

在和媽媽分離的情況下,不同的孩子會有什麼反應呢?

首先是安全型依戀的寶寶,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擁有安全感的寶寶。

當媽媽離開時,這類寶寶有的表現出明顯的焦慮,有的比較淡定,但相同的是,當媽媽離開又回來後,這些寶寶都願意和媽媽親近。不管是微笑還是親密的肢體接觸,他們都在歡迎媽媽回來。

第二類是焦慮矛盾型依戀的寶寶。當媽媽離開時,他們有的會大哭,有的很消極,沒有任何反應。

但當媽媽回來時,他們的反應非常矛盾。一方面想要積極地靠近媽媽,可當媽媽抱他們時,他們又會掙脫,把媽媽推開。

這類寶寶的媽媽在生活中常常不能積極回應寶寶的需求,導致寶寶時常在哭泣

因為沒辦法把媽媽當成安全基地,所以這類寶寶的探索行為會比較少,認知能力也沒有安全型依戀的寶寶高。

最後來看第三類回避型依戀的寶寶。媽媽離開時,他們不哭不鬧,甚至可以說毫無反應。而當媽媽回來時,他們也選擇回避媽媽。

看起來,他們好像根本不在意媽媽在不在,既沒有快樂、依戀,也沒有悲傷。

這類寶寶是不是天生就比較冷漠呢?並非如此,研究人員發現,是媽媽們一直用冷漠的方式對待寶寶,才使得他們出現了這類適應性的行為,避免自己的悲傷、憤怒讓媽媽徹底拋棄自己。

看到這裡,你可能明白了,什麼樣的寶寶才是缺乏安全感的。

1、重要的不是媽媽離開時,他們會不會哭,而是媽媽回來時,寶寶是什麼反應。

如果媽媽回來時,寶寶表現得很冷漠,或者很矛盾,那麼他很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

正常的哭鬧,不讓媽媽走,媽媽回來後仍舊會投入媽媽的懷抱,這樣的孩子才是正常,並且健康的。

2、平時媽媽怎麼對待孩子,這點很重要。

心理學家指出,想要幫孩子建立安全感,必須要做好兩件事。

第一,要和孩子有親密的接觸,比如親親他,抱抱他,陪他說話。

第二,寶寶有需求時要及時地滿足他,並且始終如一。千萬不要一會兒溫柔對待,一會兒又冷落他。

假如父母沒有做到這兩點,而是像實驗中的後兩類媽媽那樣,對孩子的需求不聞不問,任由他哭鬧,甚至對孩子表現出冷漠和厭惡,那麼孩子不僅會缺乏安全感,身體和心理也都很難得到健康的發展。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