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摔倒了,要不要理他?父母的做法,真的很重要
2022/10/06

孩子摔倒之后,到底要不要扶他起來呢?父母們有不一樣的看法:

@豆子媽媽:或許是男孩的緣故吧,總是想讓他變得堅強,所以從小摔倒都沒有扶過,而是讓他自己爬起來。很小的時候,兒子摔倒后也哭過,可能是看著大人沒有幫忙的意愿,后來他沒有再哭過,都是自己面對。

@貝貝媽媽:我跟孩子爸爸的觀念不同,女兒摔倒之后,我會選擇「旁觀」,希望她能自己站起來。但孩子爸爸不一樣,他會特別緊張,不僅立馬上前扶起孩子,而且還會不斷安撫。

@西西媽媽:跟其他的父母不同,孩子摔倒之后,我會視情況來決定。若是再三叮囑過,但孩子沒有注意,這種情況我會選擇不扶,讓她自己面對;若是被其他小朋友推倒,或者其他情況,會選擇上前幫助。

總而言之,關于孩子摔倒的后續問題,每個父母都有自己不同的見解。因此關于「要不要理他或扶他」,并沒有準確的答案,父母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做出最明智且正確的決定。

大多數父母覺得,孩子摔倒沒有關系,只要情況不是很嚴重,就讓他獨自爬起來,然后繼續前行。這個過程,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和堅強,與他們而言是好事。試想一下:誰的人生,不是在跌倒和摔倒中砥礪前行呢?

當然,也會有部分父母太過寵溺孩子,哪怕只是很微小的磕碰,都會覺得很心疼,何況是摔倒呢?可以理解父母的擔憂之情,但是不太贊成他們的做法,因為被保護的太好,孩子的抗挫力反而會更差。

溫馨提醒:凡事都有兩面性,扶起來和不理會都有「副作用」,父母要適可而止。總是不予理會,孩子會覺得很難過,也會慢慢跟父母產生隔閡,覺得自己不被愛;總是扶他們起來,會讓孩子產生嚴重的依賴心理,很難獨立。

所以說,孩子摔倒之后如何選擇,這個問題并沒有準確答案。要知道,每個孩子的脾性不同,有些人性格開朗,永遠都是越挫越勇的態度;而有人性格內心,一丁點的挫折和傷害,就會讓他畏懼不前。

孩子摔倒后,父母的這3種行為,堅決不要出現

第一種:推卸責任,找「出氣筒」

經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孩子摔倒后,父母或老人上前將他扶起,下一秒就開始「怪地面」,甚至還會出現「打地面」的現象。這一幕,看起來有些滑稽,明明孩子是自己摔倒,為何要跪地面呢?真的不理解。

最悲催的是,父母以為是在給孩子出氣,結果卻在無形之間,讓他們也養成了推卸責任的毛病。下一次犯了錯誤,他們不會找自己的問題,而是直接想著找出氣筒,永遠都是沒有擔當的人。

第二種:態度強硬,毫無溫度可言

贊成父母的「不扶」,可是不贊成父母的冷眼旁觀。看著孩子摔倒在地,甚至還有受傷的跡象,可很多年輕的父母,他們就是「冷眼旁觀」的站在邊上,跟所有的旁觀者一樣,只是單純的看著。

這一刻,孩子一定在心里想:這不是我的爸爸媽媽,他們一點都不愛我。確實,父母的表現太過冷漠,會讓孩子更加難過,而這種難過遠比摔倒更疼痛。可能父母覺得,不管不顧是為了培養孩子的抗挫和堅強,卻不知道他們已經遍體鱗傷。

第三種:責怪孩子,再次加重傷害

明明摔倒的是孩子,為何還要責怪他們呢?對于那些喜歡責怪孩子的父母,真的很想問一句:你們是合格的父母嗎?可能在這些大人眼中,之前都叮囑過無數遍,結果還是摔倒,肯定是孩子的問題。

不可否認,在摔倒這件事上,孩子確實有一定的問題,沒有認真的看路況。可是,誰的童年沒有摔跤呢?他們已經很難過了,為何還要責怪呢?此時此刻,他們想要父母的一些擁抱和溫暖,為何這麼難呢?

關于孩子摔倒,父母正確的做法:

首先,可以選擇不幫扶,但是要鼓勵孩子站起來。這一刻,父母溫柔的鼓勵,是他們站起來的動力;

其次,及時檢查孩子的摔倒情況,確保他們的健康。孩子正處在生長期,他們的身體骨骼都很脆弱,別讓他們受傷;

最后,給予孩子更多溫暖,用愛滋養他們。獨立站起來,是值得肯定和表揚的事情,父母要不吝嗇的鼓勵,同時給他們擁抱和安撫。

寫在最后:摔倒不可怕,父母不用過度緊張,更不用大驚小怪。反而是摔倒之后,父母的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