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父母牢記「三不慣兩不管」,孩子長大肯定有出息
2023/01/04

教育孩子是門大學問,智慧的父母要懂得收放自如。

李玫瑾教授曾在講座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珠海的父親,很有本事,常年在外打拼,存了百萬家產。

他回到家時,兒子已經長大。

可是,他發現兒子總是逃學,惹事生非,他想要開始管孩子,卻發現怎麼都管不住。

孩子不僅叛逆,不聽他的管教,甚至對他很是生疏。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發展的關鍵期」,意思是說,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這個時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要花費幾倍的努力,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家長「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使勁管。」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只有做好「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才能夠少走彎路,越來越有出息。

01

「從小不守規矩」不慣

以前小區里有一個 6 歲的男孩,特別調皮。

他會突然搶走別人的玩具,突然過去打人、推人,或是拿臟手往別人身上抹。

有一次,我看見他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順手拿走了別人的飛碟。

還有一次,他竟然拿著玩具小汽車連畫了好幾輛車。

最令人生氣的是,男孩的奶奶每次在男孩犯錯的時候,都笑嘻嘻地說:

小孩子嘛,不懂事,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很多家長會用「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了。」來幫小孩掩飾不懂規矩,沒有教養,這是父母喂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很久以前,在一家水果店里。

兒子覺得無聊,就偷偷地摳他面前的桃子,直到快到家了才跟我分享這件「趣事」。

我二話不說,掉頭帶兒子返回了水果店。

經仔細查看,確實不少桃子上都有兒子用指甲摳出的痕跡,在和老闆說明緣由后,便把那些被「破壞」的桃子全部買了下來。

兒子疑惑,媽媽我們為什麼要買這些桃子。

我告訴他:「因為我們把人家的桃子弄壞了,別人就不愿意買了,所以我們就要對它負責,把他買回家。」

那買回家就不能浪費,我們一定要爭取把它吃完對不對?」

之后連續一周,全家人每天都在吃桃子,兒子苦不堪言,但他懂得了誠實了,知道要為自己「不守規矩的錯事」負責任

加拿大著名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說:

「小孩子就像尋找墻面的盲人一樣,需要不斷地前進和嘗試,然后才能發現邊界在哪里。

年幼的孩子難免會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如果沒有制定規矩去約束他,他們就不懂得判斷自己的言行好壞,很可能會一錯再錯,甚至影響他們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所以,孩子從小不守規矩,不能慣。

02

「好吃懶做行為」不能慣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教孩子獨立」有多重要,還在以愛之名為孩子包辦一切。

甚至還傻傻地說「別的不用管,你好好學習就行了」,還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獨立了」。

殊不知,父母太過溺愛,孩子必遭反噬

父母會在無形中把孩子培養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嬰」。

曾看過一部名為《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碗番茄炒蛋》的視訊。

視訊中,有一位叫伊恩的中國留學生,因為朋友聚餐,需要每人做一道家鄉特色菜。他便選擇了最簡單也最基礎的番茄炒蛋。

但伊恩還是不知道該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于是,他拿起手機向遠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求助

為了教會笨拙的兒子做番茄炒蛋,爸媽凌晨4點從被窩里爬起來,錄視訊直播教學。

媽媽一邊炒菜一邊口述步驟,爸爸則負責錄視訊發消息。

經歷千辛萬苦,這道菜終于完成了。

這則視訊感動了萬千網友「想到了自己的爸媽,好想哭呀!」

但我看到的卻不是感動,而是「巨嬰」。

一個成年人,竟然連最簡單的番茄炒蛋都不會做,遇到問題了不懂得自己上網搜索解決,只會一味地找媽媽,哪怕是凌晨,這不是巨嬰是什麼?

03

「撒潑耍賴」不能慣

生活里有很多熊孩子,動不動就會蹬鼻子上臉的。

你不滿足我,我就故意鬧給你看。」有的孩子還會在公共場合打自己的父母。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刷到了一個這樣的新聞,江蘇的一個小孩,弄壞了飯店的物品,媽媽訓斥了他,結果孩子不但不認錯,反而惱羞成怒站起來掐媽媽的脖子。

這位母親嘻嘻哈哈的,不以為然。

如果孩子任性「撒潑耍賴」,父母絕對不能慣著,這樣他只會越來越無理取鬧。因為小孩小時候是真的會被「慣」壞,長大后你想再管就難了。

父母要從小就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明白一些事情的底線。并且要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他轉的,要學會合理提需求。

我兒子3歲的時候,帶他去逛超市。

兒子想買冰淇淋,我同意了。

只是同時跟孩子約定好:「只能買一個最喜歡的哦,寶貝。」轉身自己先去門口結賬。

過了一會,兒子跑了過來,手里捧了2個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撒著嬌說:

「媽媽,這兩個我都喜歡,我想買2個!」

我溫柔但堅定地說到:「我們說好了,一次只能選一個哦!」

孩子紅著小臉,在原地僵持了好一會兒。

最終還是選了自己最喜歡的巧克力口味,心滿意足地吃上了。

小孩從小要懂得取舍和選擇,并且要讓他知道,「想要什麼東西,撒嬌耍賴是沒有用的。」

04

能獨立做的事不要管

弗蘭克·克拉克曾說:

「家長可以傳授給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何離開父母獨立生存。」

父母都希望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但是在孩子獨立之路上,父母往往是最大阻礙。

一個孩子若是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下,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絕對不會自己獨立的。

所以,當孩子承受的挑戰是孩子能夠接受的程度時,父母不要管

兒子10歲上四年級,放暑假回到家里。

他驚奇地發現,媽媽不再給他打掃房間了,自己把臟球鞋放在水池邊,我也會裝作視若無睹。

有次兒子出去玩回來晚了,發現家里沒有飯,便沖我喊累喊餓。

我卻反問:「媽媽也很累,媽媽每天也要工作,為什麼是我給你做,不是你給我做呢?」

兒子語塞,只好開始自己動手學做飯。

整個假期,兒子學會做了十幾道菜,變得越來越勤勞、獨立。

我也會在品嘗他不同的新菜的時候,不遺余力地使勁夸他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簡單八個字,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要記住,孩子是獨立個體,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指引而不是包辦。

05

能承受的困難和情緒不要管

做父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選擇信任孩子。

無條件信任他的「為人」和「能力」,并且永遠選擇和孩子站在一邊。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他都可以自己走出來,并且處理好的。

7歲那年,兒子上了小學。

他學東西總是比別人慢半拍,經常被老師在課堂上批評。

兒子回家傷心地問:媽媽,你說我是不是很笨?

我搖搖頭,回答道:

「兒子,你知道嗎?人生就像是燒開水,有些鍋子小,水開得快一些;但是你的鍋子大一些,自然就開得慢一些。

所以,一時的落后不代表什麼,你以后一定會做得更好的。」

兒子擦干眼淚,鄭重地點了點頭。

之后,他不再懷疑自己,開始踏踏實實地努力,成績也一點一滴追趕了上來。

後來他的成績越來越好,勝負欲也越來越強。

有次期中考試前晚,兒子在客廳走來走去,坐立不安。

兒子說:「媽,你說我這次考試要是沒考好怎麼辦?

我回答他:「讓我想想,這樣吧,你要是沒有進前十,我就請你吃必勝客怎麼樣?」

「哈?為什麼?」

「慶祝你解鎖了人生新體驗啊!」

兒子哭笑不得,心態卻也因此放松了下來,在考場上平穩發揮,拿了個還不錯的成績。

也是從這次開始,兒子開始明白,其實失敗一次也沒什麼的,不過就是一種人生經歷罷了。

況且,無論自己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有人一如既往地在他身邊愛著他。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家長們要記住,愛孩子就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要在合適的時間管他,也有些東西我們真的沒必要管。

有句家庭教育格言,非常有道理:

「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要順應孩子的感覺與節奏,錯誤的教育方向與方式,孩子會把你撞飛。」

希望和各位家長一起共勉。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