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門大學問,智慧的父母要懂得收放自如。
李玫瑾教授曾在講座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珠海的父親,很有本事,常年在外打拼,存了百萬家產。
他回到家時,兒子已經長大。
可是,他發現兒子總是逃學,惹事生非,他想要開始管孩子,卻發現怎麼都管不住。
孩子不僅叛逆,不聽他的管教,甚至對他很是生疏。
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做「發展的關鍵期」,意思是說,人類的某種行為、技能和知識的掌握,在某個時期發展最快,最容易受影響。
如果在這個時期對孩子施以正確的教育,他學習起來既快又好,往往能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錯過關鍵期,學習就要花費幾倍的努力,甚至將永遠無法彌補。
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很多家長「該管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卻使勁管。」這樣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父母只有做好「三不慣兩不管」,孩子才能夠少走彎路,越來越有出息。
01
「從小不守規矩」不慣
以前小區里有一個 6 歲的男孩,特別調皮。
他會突然搶走別人的玩具,突然過去打人、推人,或是拿臟手往別人身上抹。
有一次,我看見他竟然在眾目睽睽之下順手拿走了別人的飛碟。
還有一次,他竟然拿著玩具小汽車連畫了好幾輛車。
最令人生氣的是,男孩的奶奶每次在男孩犯錯的時候,都笑嘻嘻地說:
「小孩子嘛,不懂事,不要跟他一般見識。」
很多家長會用「孩子還小,長大了就懂了。」來幫小孩掩飾不懂規矩,沒有教養,這是父母喂給孩子最毒的毒藥 。
很久以前,在一家水果店里。
兒子覺得無聊,就偷偷地摳他面前的桃子,直到快到家了才跟我分享這件「趣事」。
我二話不說,掉頭帶兒子返回了水果店。
經仔細查看,確實不少桃子上都有兒子用指甲摳出的痕跡,在和老闆說明緣由后,便把那些被「破壞」的桃子全部買了下來。
兒子疑惑,媽媽我們為什麼要買這些桃子。
我告訴他:「因為我們把人家的桃子弄壞了,別人就不愿意買了,所以我們就要對它負責,把他買回家。」
那買回家就不能浪費,我們一定要爭取把它吃完對不對?」
之后連續一周,全家人每天都在吃桃子,兒子苦不堪言,但他懂得了誠實了,知道要為自己「不守規矩的錯事」負責任。
加拿大著名心理學家喬丹·彼得森說:
「小孩子就像尋找墻面的盲人一樣,需要不斷地前進和嘗試,然后才能發現邊界在哪里。 」
年幼的孩子難免會做出一些不當的行為,如果沒有制定規矩去約束他,他們就不懂得判斷自己的言行好壞,很可能會一錯再錯,甚至影響他們的是非觀和價值觀。
所以,孩子從小不守規矩,不能慣。
02
「好吃懶做行為」不能慣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教孩子獨立」有多重要,還在以愛之名為孩子包辦一切。
甚至還傻傻地說「別的不用管,你好好學習就行了」,還以為「孩子長大自然就獨立了」。
殊不知,父母太過溺愛,孩子必遭反噬。
父母會在無形中把孩子培養了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巨嬰」。
曾看過一部名為《世界再大大不過一碗番茄炒蛋》的視訊。
視訊中,有一位叫伊恩的中國留學生,因為朋友聚餐,需要每人做一道家鄉特色菜。他便選擇了最簡單也最基礎的番茄炒蛋。
但伊恩還是不知道該先放番茄還是先放雞蛋,于是,他拿起手機向遠在大洋彼岸的父母求助。
為了教會笨拙的兒子做番茄炒蛋,爸媽凌晨4點從被窩里爬起來,錄視訊直播教學。
媽媽一邊炒菜一邊口述步驟,爸爸則負責錄視訊發消息。
經歷千辛萬苦,這道菜終于完成了。
這則視訊感動了萬千網友「想到了自己的爸媽,好想哭呀!」
但我看到的卻不是感動,而是「巨嬰」。
一個成年人,竟然連最簡單的番茄炒蛋都不會做,遇到問題了不懂得自己上網搜索解決,只會一味地找媽媽,哪怕是凌晨,這不是巨嬰是什麼?
03
「撒潑耍賴」不能慣
生活里有很多熊孩子,動不動就會蹬鼻子上臉的。
「你不滿足我,我就故意鬧給你看。」有的孩子還會在公共場合打自己的父母。
前段時間,在微博上刷到了一個這樣的新聞,江蘇的一個小孩,弄壞了飯店的物品,媽媽訓斥了他,結果孩子不但不認錯,反而惱羞成怒站起來掐媽媽的脖子。
這位母親嘻嘻哈哈的,不以為然。
如果孩子任性「撒潑耍賴」,父母絕對不能慣著,這樣他只會越來越無理取鬧。因為小孩小時候是真的會被「慣」壞,長大后你想再管就難了。
父母要從小就給孩子建立規則意識,讓孩子明白一些事情的底線。并且要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不是圍著他轉的,要學會合理提需求。
我兒子3歲的時候,帶他去逛超市。
兒子想買冰淇淋,我同意了。
只是同時跟孩子約定好:「只能買一個最喜歡的哦,寶貝。」轉身自己先去門口結賬。過了一會,兒子跑了過來,手里捧了2個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撒著嬌說:
「媽媽,這兩個我都喜歡,我想買2個!」
我溫柔但堅定地說到:「我們說好了,一次只能選一個哦!」
孩子紅著小臉,在原地僵持了好一會兒。
最終還是選了自己最喜歡的巧克力口味,心滿意足地吃上了。
小孩從小要懂得取舍和選擇,并且要讓他知道,「想要什麼東西,撒嬌耍賴是沒有用的。」
04
能獨立做的事不要管
弗蘭克·克拉克曾說:
「家長可以傳授給孩子的最重要的一課是,如何離開父母獨立生存。」
父母都希望養出一個獨立自主的孩子,但是在孩子獨立之路上,父母往往是最大阻礙。
一個孩子若是一直在父母的庇護下,風吹不著、雨淋不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絕對不會自己獨立的。
所以,當孩子承受的挑戰是孩子能夠接受的程度時,父母不要管。
兒子10歲上四年級,放暑假回到家里。
他驚奇地發現,媽媽不再給他打掃房間了,自己把臟球鞋放在水池邊,我也會裝作視若無睹。
有次兒子出去玩回來晚了,發現家里沒有飯,便沖我喊累喊餓。
我卻反問:「媽媽也很累,媽媽每天也要工作,為什麼是我給你做,不是你給我做呢?」
兒子語塞,只好開始自己動手學做飯。
整個假期,兒子學會做了十幾道菜,變得越來越勤勞、獨立。
我也會在品嘗他不同的新菜的時候,不遺余力地使勁夸他。
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簡單八個字,是父母對孩子最大的負責。
要記住,孩子是獨立個體,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最需要的是指引而不是包辦。
05
能承受的困難和情緒不要管
做父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選擇信任孩子。
無條件信任他的「為人」和「能力」,并且永遠選擇和孩子站在一邊。你會發現,很多事情他都可以自己走出來,并且處理好的。
7歲那年,兒子上了小學。
他學東西總是比別人慢半拍,經常被老師在課堂上批評。
兒子回家傷心地問:媽媽,你說我是不是很笨?
我搖搖頭,回答道:
「兒子,你知道嗎?人生就像是燒開水,有些鍋子小,水開得快一些;但是你的鍋子大一些,自然就開得慢一些。
所以,一時的落后不代表什麼,你以后一定會做得更好的。」
兒子擦干眼淚,鄭重地點了點頭。
之后,他不再懷疑自己,開始踏踏實實地努力,成績也一點一滴追趕了上來。
後來他的成績越來越好,勝負欲也越來越強。
有次期中考試前晚,兒子在客廳走來走去,坐立不安。
兒子說:「媽,你說我這次考試要是沒考好怎麼辦?」
我回答他:「讓我想想,這樣吧,你要是沒有進前十,我就請你吃必勝客怎麼樣?」
「哈?為什麼?」
「慶祝你解鎖了人生新體驗啊!」
兒子哭笑不得,心態卻也因此放松了下來,在考場上平穩發揮,拿了個還不錯的成績。
也是從這次開始,兒子開始明白,其實失敗一次也沒什麼的,不過就是一種人生經歷罷了。
況且,無論自己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會有人一如既往地在他身邊愛著他。
教育孩子是一門大學問,家長們要記住,愛孩子就是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人,要在合適的時間管他,也有些東西我們真的沒必要管。
有句家庭教育格言,非常有道理:
「教育孩子需要一種綿力,要順應孩子的感覺與節奏,錯誤的教育方向與方式,孩子會把你撞飛。」
希望和各位家長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