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孩子長大后會進入學校,老師會起到教育的責任,但家庭教育更為重要,田女士的孩子一歲半了,正是學走路的時候,孩子經常走走就摔倒了。
田女士本身性格就比較急躁,看孩子一直摔倒,火就上來了:「你怎麼這麼笨?看看鄰居家的孩子,早就學會走路了。」一歲多的孩子能聽懂什麼呢?他看到的只是媽媽發火時可怕的表情。在田女士三番五次數落之后,孩子一看到田女士就哇哇大哭。
家長總是用嚴厲的語言傷害孩子,其實對孩子造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1、容易讓孩子對自己產生懷疑
父母在言語上過多苛責孩子,其實都是對孩子保持否定的態度,總覺得孩子不如別人家的那麼聰明。這樣孩子也會變得不自信,更會對自我產生懷疑,不管做什麼事情,他們從主觀上會出現這樣的想法:自己永遠不如別人。他們看不到自身的價值,這對孩子的一生其實都會產生惡劣的影響。
2、影響親子關系,影響孩子婚戀觀
家長總是用語言暴力對待孩子,那麼孩子也會在內心對父母產生怨恨,將來長大之后也很難尊重家人。一般來說這樣的家庭都是不和諧的,孩子在爸爸媽媽身上感受不到一點愛,也會影響孩子將來的婚戀觀,對愛感到無力,同時又無法接受別人真正的愛,從而影響他們以后的婚姻生活。
北大校長建議:家長對孩子的評價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如果想讓你的孩子越來越優秀,那麼平時要多和孩子說這4句話。
第一: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有些父母在帶孩子時,看不得孩子受委屈,孩子有什麼要求,只要能讓他們停止哭鬧就會全部答應。但家長應知道,這樣做法只能解決眼前的「麻煩」,它沒有實際教育到孩子。
我們應告訴孩子,哭無法解決問題,這句話有兩個含義,一是:你做錯事情必須受懲罰,二是:就算你哭,我也不會妥協。這樣既能讓孩子知道做錯事要承擔后果,同時也沒有嬌慣孩子。
第二:主動做自己的事
有些家長在帶娃時,總幫孩子做一切事情,而孩子也樂于有人替他們打理一切,時間一長,孩子就不愿意主動做事,這并不是我們樂于見到的。
因此當孩子提出需求時,能讓孩子自己做的事情,家長也讓他們自己做。每個人都需要成長,只有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事,他們的未來才不會受限。
第三:犯錯沒事,但要學會承擔
每個人都會犯錯,其實這并不可怕,只要在犯錯之后,我們可以吸取教訓就行。當孩子做錯事時,家長雖然內心非常生氣,想要責備孩子,但我們還是應理智地告訴孩子:你可以犯錯,但是之后一定要吸取教訓。
第四:你可以,爸爸媽媽相信你
合格的家長,就是教孩子獨立,教他們做事的能力,而不是替孩子完成一切。比如我們可以鼓勵小孩自己穿襪子,自己整理小書包,這些都能讓孩子擁有獨立性,讓他們學會主動。
孩子第一次完成一件事情未必會做好,家長沒必要著急,也不用過分苛責。我們不如這樣說:你一定行,我們相信你。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所走的每一步,都離開父母的教導,家長對孩子說出的語言評價,對他們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如果我們經常跟孩子說這些話,相信他們長大之后也會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