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這樣一句調侃又不失現實的話:媽媽生,外婆養,外公天天菜市場,奶奶定時來觀賞。在以前大多都是爺爺奶奶幫忙帶小孩,但現如今由于體諒女兒,越來越多的姥姥也加入了帶娃的行列。
相比于姥姥,奶奶帶娃時的矛盾更多一些。我們經常能聽到媽媽抱怨,因為育兒觀念的差異以及生活中的瑣事,總是和婆婆之間有摩擦,甚至懷疑奶奶過來幫忙是真的心疼孩子還是為了完成任務。
至于奶奶是不是真的心疼孩子,在生活中的兩個方面就能看得明明白白,想瞞也瞞不住。
一、寶媽回到家,奶奶第一時間會把孩子交給媽媽
夏夏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職工,休完產假后主要由婆婆帶孩子。夏夏每天到家的時間為六點半,到家吃完晚飯需要收拾桌子、刷碗,地板臟了還需要拖地,等洗完澡基本上就八點半了。
作為媽媽的夏夏自然無時無刻都想陪著孩子,可是因為工作每天在家的時間有限,而下班后也不能如愿多陪孩子一會,還有很多家務要干。而婆婆每天孩子不離手,除了看孩子其他的一應事務很少插手。
奶奶如果真的心疼孩子,就知道小寶寶最需要的就是媽媽的陪伴,這樣才有助于親密關系的建立,讓他得到足夠的安全感。同時,要是婆婆體諒兒媳也就能理解當媽的心情,不會一直抱著孩子不放。
二、孩子生病,奶奶整晚陪伴
華姐和別人合伙開了一個小公司,寶寶還不到半歲就重返職場了。
寶寶每次生病的時候華姐都需要請好幾天假,引得合伙人非常不滿:「華姐,家里不是有婆婆幫你帶孩子嗎?每次請假就是好幾天,工作都分攤給我們,時間長了難免有怨言」。
華姐無奈又委屈地回答:「的確是有婆婆幫忙帶,但每次孩子生病,老人家就躲回家去了,聽老公說是因為害怕孩子出了什麼問題自己擔不了這個責任,等孩子好了才會回來」。
小孩子身體弱又不會表達,所以生病的時候有些嬌氣難帶,但這不是逃避的理由。真正心疼孩子的奶奶會特別擔心他的安危,知道寶寶生病時需要更加細致的呵護照料,更加離不開人。
通情達理的奶奶,聽到孩子不舒服半夜就會把他抱回自己的屋子,悉心照料。因為她知道這個節骨眼寶寶最需要人陪著,而爸爸媽媽白天還有工作,晚上照料孩子容易精力不足馬虎大意,不會找借口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