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以后能成為一名優秀的人,但并不是每一個孩子長大以后都能成為家長所期待的樣子。多數父母都重視娃的學習成績,卻唯獨忽略了孩子的素質教育,不知道你是不是這樣的家長?
李玫瑾教授說,現在很多家長,在應該管教孩子的時候不管,不該管的時候使勁管。
小學的時候,班里有一位男同學非常聰明,難度很高的的數學題,老師講一遍他就會做了。當時我們以為他長大以后一定會非常有出息,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沒有想到上了高中以后,他的名次就越來越差,因為這名男同學根本不愛學習。僅僅憑著之前的那點兒小聰明,成績一落千丈。
他是家里的獨生子,從小被父母還有爺爺奶奶寵溺著,全家人把娃捧在手心里,對他的要求,只要力所能及的范圍之內都會答應。
一次他和班里的同學起了沖突,他大打出手,把那名男生打傷了。事情發生之后,他的父母居然沒有對兒子進行任何指責,還強詞多理,數落那個男生不對。
可以說,在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的兒子開脫。后來這個男同學連大學都沒有上,就出去打工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行為。對于自己家的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不管對錯都會努力去達成。無論什麼事情,都以孩子為中心。
見不得孩子受一丁點的委屈,最后的結果是,讓娃陷入了一個成長的誤區。父母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能受苦受累,受一丁點的磨難,這些所謂的「好」,讓孩子在家長的保護之下,得不到任何成長。
方式一:任憑孩子鬧脾氣耍性子
孩子想要玩具,就站在柜台前大哭大鬧,一味的耍脾氣,大人馬上就給孩子買了。家長不用正確的方式去指正,一味的妥協,這樣就讓孩子認為哭鬧能夠解決問題,遇到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會通過發脾氣來解決。
孩子終歸要長大,總有一天成為獨立的個體,要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的風風雨雨。別人沒有義務去理解和包容你的壞脾氣,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的情緒都無法控制,又怎麼能夠控制自己的人生呢?
Tips:當他們耍脾氣的時候,家長應該告訴孩子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方式二:對于孩子的謊言避而不談
有的孩子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會通過撒謊來滿足。家長其實一眼就能看穿孩子的謊言,但是經常會忽略這一點。
經常這麼做,會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埋下安全的隱患。因為小小的謊言,沒有被家長及時的糾正,未來的日子可能會逐漸變成大謊言。
教育孩子不只是課堂上簡單的教育,娃的思想教育和整體的素質,才是最重要的。應該讓娃形成獨立的思想,讓他們有努力的方向,形成良好的質量。這樣在未來的日子里,他們才能夠獨自面對人生。
方式三:對于孩子的負面品格不及時糾正
有的孩子喜歡貪小便宜,看到小朋友的玩具和零食會偷偷的拿回家,很多父母看到了還沾沾自喜。
家長應該在發現的第一時間,用科學的方式予以糾正,讓孩子明白,這種占小便宜的行為是錯誤的。不要總是說孩子年齡小,如果這些負面的品格形成了,長大以后再想改正會非常困難。
家長想讓娃有出息,除了提前幫孩子避免這3個不良習慣,還要做好兩個方面。
一方面、把主動權交給娃。
日常生活中,家長對于孩子的一切都會是包辦的態度。
本來孩子已經到了獨立的年齡段,在家長的保護之下,還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這樣也會讓孩子形成依賴的心理,凡事不能自主決擇,長大以后也沒有一點獨立性。
孩子在慢慢長大,比如說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動手去做,從小養成獨立自主的良好習慣。
他們逐漸有了獨立的思想和人格,家長不要過分去參與孩子的事情,讓他們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娃能做決定時,也要以他們的主觀意愿為主,家長可以適當的提出參考意見。
另一方面、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的孩子年幼時很喜歡說話,隨著年齡的增長,尤其是進入青春期叛逆的階段,他們很少表達自己的思想。
家長應該多和孩子進行交流,溝通了解他們心理發展的動態。如果發現有不良的苗頭,及時的
給予引導,這樣才能保證娃處于積極健康的狀態。
結語:
父母在教育這件事情上應該拎得清,該管的時候就要嚴格管教,需要放手的時候就要學著慢慢放手。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家長需要給予更多的是指引,把不良習慣盡早改掉,用科學合理的教育方式,孩子才會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