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出生后,即使再糟蹋的父母也會變得「潔癖」起來,對于免疫力較低的寶寶,干凈無灰塵的環境對他們更有利。
于是寶媽寶爸們,一看到寶寶吃一身,在角落里稀稀落落的玩具就受不了,嘴上總會小聲念叨著「家里這麼亂還得收拾」,甚至對孩子一頓臭罵,立各種各樣的規矩,從而限制娃的日常。
那麼,今天就要打破父母們這個認知了……
國內研究表明:若家里的物件太過整齊和干凈,父母收拾得一塵不染,反而會阻礙孩子接觸物品,也就意味著無法充分激發孩子探索的欲望。 美國學者弗里德曼等人在分析孩子性格時,發現全科醫學大學生往往擁有松散和與世無爭的性格,不會在意生活中的小細節。 哈佛大學也曾做過相關的研究,最終結果發現:家里亂一點,反而能激發娃的無限潛力。
這些都在告訴父母,有時候太「勤快」可不好,是時候做一個懶點的人了。
尤其是家里的這3個地方越亂,越能培養出一個「聰明寶寶」:
1、桌面亂一點沒關系:
現實生活中,幾乎很多媽媽都忍受不了桌面雜亂無章,哪怕是有一個物件擺放不整齊或者是有污垢,下意識會擺放好收拾利落了。
但對于已經會吃輔食的寶寶,有他在就很難保證房間是干凈的,不是餐桌上有很多食物碎渣,就是地上有很多殘留的污垢,時不時還喜歡把飯打翻,扣在爸爸媽媽的腦袋上,真是無時無刻都在挑戰父母的忍耐極限。
如果你家寶寶也這麼淘氣,媽媽們先別急著批評,大可以把零散的玩具攤在桌面、爬行墊上,等孩子玩夠了,知道觸摸、拍打、抓握、嘶啞,更能促進大腦活躍程度,完成第二階段的大腦發育。
2、臥室亂一點沒關系:
相信媽媽們都不喜歡在亂糟糟的環境內睡覺,但對于未滿3歲的孩子,恰恰可以制造出凌亂的環境。
對于還沒有安全感的寶寶,媽媽和爸爸的陪伴時間又少,不妨在臥室擺放大大小小的玩具、物品、擺件等。試著和孩子一起做到「凌亂有序」,通過共同收集散亂的物品,以及分步驟整理,完成親子互動既能幫孩子建立秩序,還能和他建立濃厚的親情。
美國學者發現,往往喜歡亂糟糟的人做事情更泰然自若,長大后有進取心和成就感。
3、墻面亂一點沒關系:
有熊孩子的家庭,家里的墻面都不會太干凈,不是不成型的線條,就是各種顏色的圖案。
其實,孩子有這種行為不是在和家長對著干,而是他們已經進入了「涂鴉敏感期」。一般來說,有些孩子進入1歲后,便喜歡到處在墻面上亂畫或開始用繪畫工具涂抹。在他們不斷探索過程中,是在發展肢體的協調能力,對培養邏輯思維、想象力、創造力有好處。
所以,媽媽們不要怕墻面臟都是孩子的涂鴉,反而可以讓他們更好地創作,從而提升智力。如果不想讓墻面臟亂差,不妨給孩子準備白板墻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