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跟我分享了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她說:「自己的一個表妹,差點餓死。」
看似玩笑,背后全是苦澀。
原來,朋友的這個表妹所在的城市因為疫情被管控了,只得原地靜默。
突如其來的居家隔離管控,把這個剛畢業的小姑娘打懵圈了。
她平時吃飯全點外賣,家里根本沒有糧米油鹽,家中僅存的一箱方便面也被她吃光了。
雖然被管控,但還是有防疫人員定時送蔬菜、大米;
奈何這個小姑娘十指不沾陽春水,根本不會做飯。
朋友跟我吐槽:
「我不期望我的孩子以后能怎麼樣,只是希望他能夠生活自理,即使離開家庭也能獨立生活。」
自理能力看似簡單,實則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卻一點兒也不小。
自理能力,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不僅包括穿衣、洗漱、吃飯等,還包括做家務、學會做飯。
即使一個人不能外出,起碼也能保證自己的一日三餐,不至于餓肚子。
01
孩子自理能力對照表,
你家孩子達標了嗎?
幼兒階段是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段,也是孩子自理能力培養的最好階段。
6歲前在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絕佳機會的時候,家長絕不能過度溺愛,事事包辦。
因此,從3歲開始,父母就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對照下面的表格,可以更好地知道什麼年齡的孩子該做什麼事。
3-4歲幼兒
能夠在大人的幫助或提醒下穿脫衣服和鞋襪; 能幫助擺放筷子,收拾桌椅、擦桌子; 能夠把自己用過、看過的玩具和圖書放回原處。
4-5歲幼兒
能夠自己獨立穿脫衣服和鞋襪; 能自己獨立刷牙、洗臉,并把毛巾、牙刷歸位; 能整理自己的物品,譬如玩過的玩具、弄亂的房間等。
5-6歲幼兒
能清洗自己的鞋子,打掃室內衛生; 會使用簡單的廚房工具; 能飯前協助清洗蔬菜,飯后幫助洗碗。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小,不必急于讓他自己動手,等孩子長大了,自然而然就會了。
但殊不知,孩子一旦養成依賴性,就很難再改正。
教育學家蒙台梭利曾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會決定他的一生。」
一個人的自理能力,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是需要經過反復練習。
蘇霍姆林斯基所說:
「兒童成長過程中所嘗試做的事情,就應該讓他們去做;
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環境,以幫助孩子更好地成長。」
不要總覺得孩子還小,就為他們包辦一切,其實父母放手后,孩子的成長超乎你的想象。
02
告訴孩子:真正的成長只能靠自己
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在市場買了一盆植物回家,每天清晨,你都會提著水壺,小心翼翼地將水灑向植物。
說不定你還會對它說,「快長大喲!」;可是,一星期后,植物居然枯萎了!
再比如,你是否有過為孩子吃飯問題而傷腦筋的時候;
只要一開飯你就得端著飯碗,滿屋子地追孩子,就為了讓他多吃幾口飯?
前面的例子說明了三件事情:
(1)你不曾了解這盆植物屬于干燥型或者潮濕型;正如你不曾了解孩子為什麼會不愛吃飯。
(2)因為你的不了解,你只好臆測──拼命地澆水、不停地追孩子喂飯吃。
(3)長大的是植物,長大的同樣也是孩子。它自己能吸收,就會自動長大。
植物的成長與人類一樣,除了外圍的環境因素(水、空氣)之外,其余的就得靠它自己。
一步步扎根 ,一層層發芽,澆花的人是無法替「它」長大的!
孩子呢?
成人除了能提供給他成長的外部環境(食物、愛……)之外,其他我們無能為力。
真正的成長只能靠孩子自己。
獨立成長理論,是蒙台梭利教育法則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
蒙台梭利博士曾經指出:「誰若不能獨立,就談不上自由。」
我們說「獨立成長論」,實際上它包含著兩層含義:
(1) 「獨立」是成長的主要目標──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就具有發展生命的能力。
(2) 「獨立」是成長的必備條件──代表各項生理心理功能上的成熟。例如:能自己走路,能自由呼吸……
孩子的成長遵循大自然的法則,成人需要做的只是在遵循「自然法則」的前提下;
協助孩子自由發展,幫助他完成大自然賦予他們的使命。
03
簡單三步,
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后,不僅能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更是他在社會中賴以生存的根本。
那麼,怎麼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首先,讓孩子養成自理的意識。
孩子3歲之后,自身能力達到了,就要鼓勵他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疊被子、整理個人用品等,都應讓他自己來完成。
也許你覺得孩子太小了,自己做不了什麼事情,但是你要明白,孩子喜歡模仿成人,知道自己喜歡做什麼。
起初孩子的表現不盡如意,但是每天進步一小步,孩子未來之路就前進了一大步。
第二,讓孩子做家務。
要想孩子擁有獨立自理能力,就不要錯過做家務的機會。
比如打掃衛生、洗衣服、洗碗、做飯等,愛孩子,就要舍得用孩子。
會做家務的孩子,往往獨立性、自理能力更強。
有些孩子,在進入蒙氏園一年之后,還對日常生活區的工作感興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孩子在家中沒有練習的機會。
心理學家皮亞杰指出:兒童最早是通過動作來發展思維的,越喜歡動手越有利于大腦的發育。
孩子在做家務的過程中,會有二指捏、手指抓、雙手掰等精細動作,不僅讓孩子的手部肌肉力量得到發展,也會鍛煉其手眼協調能力。
第三,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
想要孩子在一天內養成自理能力,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難。
家長們可以安排一個進度表,來慢慢增多孩子的任務。
開始的時候,孩子的動手效果也許會不太理想,甚至會出現幫倒忙的現象,家長要容忍孩子從「不會」到 「會」 的漸進過程。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說,我聽了就忘記了,我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熟,才能生巧,不怕孩子弄的到處都是,就怕有的家長失去耐心。
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在其能力范圍之內,就應當放手,讓他自己去嘗試。
父母做得太多,反而會阻礙孩子的成長。
作為家長,記住:
教育孩子的最高目標,就是要讓孩子能夠自立。
無論在精神上、物質上都毋須依賴父母,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負責。
這是為人父母,對孩子最深沉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