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不是在被催生,就是走在被催生的路上。時不時就有經驗十足的人跳出來勸說:你就一個女兒,以后老了等閨女嫁人了,你就知道難受了。
每到這時我就特想反問:難道生個兒子就不成家嗎?誰能保證兒媳婦就一定能對我好?
不得不說,雖然多胎政策早已放開,但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并不在少數。我身邊除了個別選擇二胎外,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占了很大一部分,粗略統計大概有30%。也問過他們有沒有二胎的想法,很遺憾他們都堅定地表示「只要一個」。究其原因,無非以下幾點:
其一,不在乎孩子性別。
當我問閨蜜牛小牛,「有沒有打算要個兒子,湊個好?」
,這家伙直接來句:我又不組詞,干嘛要湊字?再說了我家也沒皇位,是有多想不開,才想再去挨一刀?在閨蜜的認知里,男孩女孩都一樣,現在早不是以前的農業時代了,家里也沒有重活必須要男孩上。相反,女孩子反而更貼心,每年生日、母親節、過年,女兒都早早地準備好了禮物,這樣的女兒不香嗎?為啥非得再要個男孩?
其二,想好好培養孩子。
還有一些朋友認為培養好一個孩子就已經很難了,真的沒有精力再去培養第二個。雖然有機會生二胎,但看看老大報的音樂、舞蹈、輪滑、英語課程,再看看日益上漲的物價。二胎出生,一定消減現在老大所擁有的各類資源。
再加上養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成本,很多人只能望而卻步。養孩子從來都是一場兵荒馬亂,與其讓一家人再次陷入忙亂,還不如安心培養好這一個孩子。
其三,尊重孩子的意愿。
當然也有一部分父母有生二胎的想法,但他們咨詢了女兒的意見后就放棄了。有些孩子缺乏安全感,不希望有人和自己搶奪父母的愛,而她們的父母也愿意尊重孩子的想法,用自己的方式給足孩子安全感。
現在越來越多人對孩子的性別,已經沒有強烈的執念了。女兒也好、兒子也罷,只要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健康快樂、平安喜樂,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欣慰。
但還是要承認,在幾千年的傳統影響下,生兒子、生女兒導致到老了生活方式還是會有所不同。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前預判,再做出相應的對策,才能保障自己的晚年無憂。
現實一:女兒出嫁,父母老了可能會孤獨
雖然現在早已不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的年代了,但幾千年的傳統影響下,女兒出嫁住到夫家,仍是社會上主流的相處模式。嫁人后的女孩,和父母相處的時間將會驟然減少。
這些年隨著就業機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女孩離開從小長大的小城,選擇外出打拼。她們中有很大部分,都會選擇在工作的地方成家,遠嫁的姑娘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更是少得可憐,每年見面的次數一把手數得過來。遇到特殊情況,比如疫情,一年甚至連一次見面都無法保證!這種情況下,留在老家的父母必然會感到孤獨。
現實二:相比生兒子的家庭,經濟壓力更小
社會對男孩和女孩的要求不同,一般生男孩家庭需要考慮婚房,而女方則很少有這方面的顧慮。相比而言,作為女方的父母壓力會更小些,畢竟動輒幾百萬的房價還是能讓很多家庭一下進入赤貧。除此以外,有些地區女兒嫁人,還會帶來不少彩禮,更是減輕了父母的壓力。
現實三:老人很難真正把女兒家當自己家
就像前文提到的可可姥姥,雖然已經在女兒家住了好幾年,但在她心里女兒家永遠只是女兒家,很難有歸屬感。
其實平時女婿對自己也挺好的,但老人就是感覺有些別扭,總說等孩子大點就回老家。在她心里,女兒家小住可以,住的時間太長總有種「客人賴著不走」的感覺,尤其和女婿鬧過矛盾后,這種感覺尤為強烈。
相比而言,這種感覺很少會出現在公婆身上,哪怕和兒媳婦有矛盾,絕大多數老人在兒子家還是挺有歸屬感的。
現在越來越多老人已經意識到,「養兒防老」的時代已經逐漸遠去,光靠孩子養老越來越不靠譜。先不說當代年輕人的壓力本就很大,再加上越來越多的孩子們選擇背井離鄉去打拼,更是增加了養兒防老的不確定性。
所以,不管生兒、生女,我們建議父母們在年輕時,就提前規劃好養老生活,儲存夠相應的養老基金。兜里有錢,養老才不慌。即便將來孩子們都不會留在身邊,也能確保自己有安度晚年的財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