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北大招生組的電話,等等,看看清華怎麼說。」
前段時間,「北大學霸」劉嘉森演講中的一個片段在網上爆火,大學聯考成績公布后,劉嘉森作為河北省文科成績第二名,被兩所中國最頂尖的院校同時拋出橄欖枝。
能被清華北大所青睞,劉嘉森自然有其過人之處,但與很多學霸不同的是,劉嘉森一開始的成績并不夠突出。
從保定涿州考入衡水中學后,劉嘉森第一次年級考試成績排到了568名,以這樣的成績,想考入名牌大學無疑是癡人說夢。
那麼劉嘉森是怎樣完成逆襲,從「學渣」變「學霸」的呢?
除了付出遠超常人的努力之外,他在學習方面總結的經驗和方法,也有很多的過人之處,在高中的最后一個寒假,他終于實現了彎道超車,沖到年級前五,大學聯考時進一步逆襲到全省第二。
進入北大學習后,劉嘉森經常收到全國各地的中學邀請,向學弟學妹們傳授學習經驗,引起了非常熱烈的反響。
偶然的機會接觸到出版行業后,劉嘉森將小學生家長經常請教的一些學習問題進行總結,專門出版了書籍,我在仔細閱讀之后發現,發現只要家長按他所說,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做好下面這3點,真有很大的機率讓孩子成為小學霸,將來可以省心不少。
我們不排除極少數學霸是「天賦型選手」,從小智力過人,只需花費極少的精力和時間,就可以取得比大多數孩子更好的成績。
但大部分學霸實際上還是「技巧性選手」,之所以成績過人,關鍵在于養成了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好的學習方法。
梁鈞天來自四川綿陽,今年大學聯考數學和物理成績都是滿分,總分考了700分,老師激動地一口氣爬了3層樓。
他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自己是典型的技巧型學霸,學習和考試都有方法、有技巧,從小打好基礎很重要,要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在時間規劃上,梁鈞天無論是在家還是學校,都是先學習,再玩耍;
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梁鈞天經常和老師溝通,打破砂鍋問到底;
如果沒有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他從不想玩的事情,學永遠是第一位的。
就像劉嘉森和梁鈞天的經歷一樣,我們在教育孩子時,首先應該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從小為孩子打下扎實的基礎,比如讓孩子合理安排學習時間、養成愛閱讀的習慣、專注于學習等等,這些都是有必要的。
青島有名5歲的小男孩,看到爸爸玩手機忍不住吐槽:「天天你都讓我們學習,就你自己不學習還玩手機!」
小男孩語氣帶著哭腔,雖然看著很萌,但也暴露出某些家長存在的教育問題。
楊絳先生在提及家庭教育時曾說:「好的教育,榜樣作用很重要。」
我們要想孩子學習成績出色,有優秀的內在質量,首先要注意自身的行為規范,做到「言傳身教」,為孩子起到榜樣作用。
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一邊被要求自覺、放下手機好好學習,一邊又看到父母手機不離手,玩得不亦樂乎。
試想這樣的環境,孩子怎麼可能真的管好自己、安心學習呢?
身為家長,一定要懂得「言傳身教」的道理,成為孩子的優秀榜樣,拿要求孩子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切忌「嚴以待人,寬以律己」。
李玫瑾教授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些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一般在操場上也特別活躍。
很多學霸除了學習成績出色之外,還非常會「玩」,在其他方面表現得同樣出色。
比如2020年的湖北大學聯考理科狀元唐楚玥,興趣極其廣泛,會彈鋼琴,能演話劇,還在運動會200米跑比賽中拿到第2名。
再比如以711分考入清華的孟令昊,他是一名大提琴高手,從小學5年級開始學習,拿下了大提琴十級證書。
彈鋼琴、拉大提琴、跑步,這些興趣愛好看似和學習毫無關聯,但本質上,同樣需要孩子具有專注、自律、認真等良好質量。
換句話說,如果孩子能在興趣上曠日持久的堅持,取得優異的成績,那麼學習成績自然也不會太差。
因此,我們不妨從小發覺孩子的興趣并加以引導,使孩子堅持下去,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的堅持和專注的質量,讓孩子在學習上也拿到超出常人的成績。
小編結語:
小學階段是孩子發展的關鍵期,只有我們為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打好基礎,才能讓孩子在將來的學習中取得優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希望大家能夠對孩子的教育重視起來,盡量做好以上3點,幫娃成為一名「小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