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悶葫蘆」,老二「機靈鬼」,后出生的孩子更聰明?信了你肯定吃虧】
據研究,對于有多個孩子的家庭,孩子在智力測驗上的得分隨出生順序略微下降。也就是說,長子應該是智力水平更高的那一個。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庭的現象卻是,小的總是被夸獎機靈、會說話,受到的關注也比老大多。
這是為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認識到,長輩們口中的「聰明」,或許并不能和「智力水平高」劃等號。智力一般指接受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包括記憶、觀察、想象、思考和判斷,而聰明的含義似乎更廣一些。比如,長輩們夸一個孩子聰明,可能更多地是稱贊他很機靈、會說話等,這種能力與測驗測出的智力有所不同。
第二點,雖然出生在同一個家庭,擁有同樣的父母,長子和幼子的成長環境也不盡相同——孩子的出生順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父母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
這就導致了,長子和幼子可能會發展出某些特定的人格特征。
綜合以上這些特點,我們可以看出,幼子似乎更加「社會化」,他們活潑開朗、善于交際、敢于嘗試。擁有這些特點的孩子,未必擁有高智商和高成就,但他們恰恰符合長輩們對「聰明孩子」的定義。
而作為家中最小的孩子,他們不僅僅有來自父母的庇護,還有來自哥哥姐姐的照顧(尤其當長子與幼子年齡差距較大時)。他們從家庭中獲得的支持更多,無論是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因此在成長過程中有更少的顧慮和更多的安全感。
作為父母,若能看到并接納每個孩子的不同之處,并做到「一碗水端平」,不僅有利于子女各自的健康成長,還可以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同胞關系,從而對整個家庭的氛圍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