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啥跟奶奶親?錯過了依戀關鍵期,媽媽很難補回來
2022/12/25

前幾天,我一個朋友回老家看孩子,走之前還是充滿期待的一臉幸福,結果回來之后就開始跟我哭訴:「怎麼辦啊,這次回家我感覺小寶跟我不親了,我抱他一會他就要找奶奶,吃飯也要奶奶喂他才吃。以前我走的時候小寶都是哭得不行,這次雖然也舍不得,但是奶奶哄了哄好像就把我忘了,他現在只親他奶奶,一點也不親我了……」

看著她這麼難過,我也只能安慰她:「現在是因為孩子不在身邊,天天見奶奶自然親一點的,以后你們不忙了接回來就好多了。」

孩子跟奶奶親還是跟媽媽親,一直以來都是很多媽媽的心頭病,也有很多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家庭,認為誰抱孩子多,誰陪孩子睡覺,孩子就跟誰親,這方面雖然也有關系,但是歸根結底,還是跟孩子小時候依戀期的建立和形成有關系。

要想孩子跟自己親,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的依戀期

其實很多家庭都比較在意「孩子和誰更親」這個問題,父母這輩子的愛都在孩子身上,自然也希望孩子能跟自己是親近的。也早就有很多學者研究過這個問題,目前學術界比較認可的是英國心理學家鮑爾比提出的一套理論:嬰兒依戀關系的階段性

在孩子剛生出來時,是沒有跟誰親的概念的。0-2個月時,嬰兒的本能是希望大人滿足自己的基本需求,當大人感受不到時,他們就會用哭聲來引起父母的注意力,希望得到照顧。

2-8個月時,這個時期的嬰兒,開始會隨著大人們的行為動作做出一些反應了。比如當父母叫孩子名字時,他們會開始觀察,并且做出微笑、皺眉等動作,這說明孩子已經有了基本的意識,同時慢慢地也就

能夠分辨出誰經常在照顧他,對誰的依賴就會多一些

這個時期并沒有特定的依賴對象,誰帶的多可能就會跟誰親近一些。如果奶奶和媽媽同時在照顧的話,那麼孩子都是一樣親的,還沒有分辨能力

8個月以后,也就到了最關鍵的時期,孩子的依戀關系開始初步形成,孩子也開始有自己的記憶和依賴的概念。比如這個時期一直都是媽媽在照顧,當媽媽離開時,孩子會焦急地大哭,焦躁不安等,也就是大家說的「認人」

在這個時期,母乳喂養的媽媽們會更有優勢一些,因為孩子餓了會下意識的尋找母親,喂養過程本身又是一種最好的親密互動,所以孩子通常對母親的依賴會更大一些。

但是這種情況在孩子兩歲之后,又將發生改變。因為兩歲之后孩子的喜好會開始形成。

所以即將進入依戀矯正階段:孩子會開始依戀他喜歡的人,開始依戀讓他感覺到舒適的那個人。他也會想更多地待在這個人的身邊,有意識的選擇開始形成。

比如在這個階段時,媽媽經常打罵孩子,而奶奶總是小心呵護,那慢慢的孩子可能會更愿意靠近讓他感覺舒適的奶奶。所以如果媽媽想讓孩子跟自己更親的話,在這個階段就要開始格外注意了。

媽媽應該怎樣做,才能建立良好的依戀關系?

1.盡量選擇母乳喂養

雖然剛開始嬰兒還不會認人,但是在初步依戀關系形成時,母乳喂養的媽媽在孩子心里的分量會更重,依賴性會更高一些。就像孩子餓了下意識就是爬到媽媽身邊一樣,這時孩子的依賴心慢慢就產生了。

2.多撫摸孩子,多跟孩子互動

在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對外界的認識主要來自觀察、味覺和觸覺。所以媽媽們可以多與孩子互動,多撫摸孩子,尤其是小手,臉頰,小肚子等敏感的部位,可以多逗逗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

3.高質量的陪伴

多多陪陪孩子肯定對孩子依戀的形成很重要。但很多家長雖然天天在孩子身邊,但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其實這就是無效陪伴。高質量的陪伴能讓孩子感受到溫暖,感受到你在身邊。所以不妨試著陪孩子做一些小游戲,陪孩子讀一些漫畫,給孩子講一些故事等,讓孩子依戀跟媽媽在一起的感覺。

4.多鼓勵孩子

寶寶慢慢長大后,會有選擇的意識,這時媽媽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說話,不可表現得不耐煩。要多鼓勵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適。即使孩子犯錯之后也不可以上來就斥責或者打罵孩子,而是應該嘗試先跟孩子講道理,培養孩子正確的認知。

這樣才能讓孩子對媽媽更信任,更愿意依賴

寫在最后:

想讓孩子跟自己更親并不難,一定更在孩子依戀期形成時熟悉習慣喜歡上媽媽的陪伴,盡量多陪在孩子身邊,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要有耐心,不要把自己的不舒服發在孩子身上,這樣的話,孩子還是會跟媽媽更親一些哦。

這8張數學公式打印出來,讓孩子背到脫口而出,做到靈活運用,數學成績差不了
2023/05/06
娘胎里「自帶」的性格,寶寶是內向還是外向,應該如何判斷
2023/05/06
這四種孩子將來最沒出息,容易被社會淘汰,家長有很大責任
2023/05/06
3歲小孩不小心和父母走散了,當她說出爸爸名字時,警察笑翻了
2023/05/06
「我媽三天沒打我了」,小學生0分作文走紅,網友笑翻:這孩子太真實
2023/05/06
寶寶在捷運上「盯著一個人」看了20分鐘,寶媽抬頭一看,直接笑噴
2023/05/06
請了新保姆后,兒子變得「嗜睡」,寶爸查看「監視器記錄」后,直接塞給保姆10萬元
2023/05/06
龍鳳胎哥哥總是「半夜哭醒」,寶媽偷偷安裝「監視器」,隔天查看「畫面」后氣得渾身發抖
2023/05/06
爸爸給女兒取名「冬曦」,自覺溫婉柔美太有文化,寶媽怒了:你連名帶姓讀來聽聽
2023/05/06
日本媽媽對孩子的教育,值得家長們學習,真不是崇洋媚外!
2023/05/03
有兩種「怪癖」的孩子看似不太聰明,實則智商可能超過常人許多倍
2023/05/03
如果發現孩子有六種表現,說明你已經教育的很好了,請繼續保持不要焦慮
2023/05/03
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有3種性格的媽媽,要注意了
2023/05/03
如果孩子出現以下4種行為,父母就要注意了,是不是平時給孩子太多沒有原則的愛?
2023/05/03
孩子將來是否好帶,娘胎里就定型,這兩點能看出來
2023/05/03
別讓孩子穿這3種衣服去幼兒園,老師嘴上不說,心里其實很反感
2023/05/03
越沒本事的父母,越喜歡給孩子灌輸這些觀念,害了孩子還不自知
2023/05/03
資深幼師坦言:第一天上幼兒園就不哭的孩子,往往有這樣的父母
2023/05/02
媽媽帶姐弟倆坐區間車睡著了,視線落在媽媽的手上,網友:眼眶濕了
2023/05/02
「為什麼我家娃這麼難帶」!孩子好不好帶,在娘胎里就早已注定
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