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帶著孩子回娘家,鄰居伯母領著還不到4歲的小孫子來我家玩。小男孩進我家特別乖,奶奶讓他干啥就干啥,我媽媽給他拿了很多零食,我看他很想吃,但還是先看奶奶的臉色,等著奶奶發話,奶奶說拿著吃吧,他才會伸手接過。
期間伯母和我媽媽在聊天,他就乖乖坐在奶奶旁邊。我媽一直夸:「這孩子真聽話懂事,太省心了,妳帶的真好」。伯母也高興地說:「這孩子從6個月斷奶就是我在帶,她媽媽在外工作也就過年才回來幾天,我沒怎麼管過他,但平時很聽我話,我說啥就是啥,會來事,不惹我生氣。」
我看著安安靜靜坐在奶奶旁邊,臉上沒有過多表明的小男孩,還有聽著伯母說的話。我想這位小男孩應該就是現在人們說的高情商吧,懂事聽話,會來事,不給大人添亂。
但我從這個孩子身上看不到獨屬于這個年齡的天真和任性,有著不符合年齡的陰郁和少年老成,這孩子明顯是缺愛。
生活中很多家長以這樣的孩子為自豪,覺得這樣的孩子高情商。但其實是從小嚴重缺愛,從而產生了很多心理問題。孩子這些「高情商」行為,其實說明很缺愛,家長別盲目高興。
壓抑自己的需求,很懂得看大人臉色
對于小孩子來說,吃玩鬧是天性。只要孩子知道是被愛著的,他就會放心釋放天性,到哪都能撒歡玩,在家人面前更是如此。
而像鄰居家的小男孩,看到零食和玩具明明自己也想吃,也想玩。但他第一反應就是考慮奶奶,怕奶奶不高興,所以他看奶奶的臉色,把自己的需求放在最后一位。
這樣的孩子不是高情商,而是沒有被愛下的自保。他們心里清楚只有討好大人,讓大人高興,自己才有好日子過。
不然大人不高興,受罪的是自己。所以他們小小年紀就練就了火眼金睛,一眼就看出大人的情緒和需求,順著大人的情緒,讓大人的需求擺在第一位,從而讓自己無欲無求。
這樣的孩子真的很讓人心疼,一生都在討好別人,而沒有了自己。更為了彌補心中缺愛的那個口子,一直在付出。
小小年紀就很獨立,不怎麼依靠大人
我一直覺得用獨立夸一個小孩子是很殘忍的事情。小孩子不就需要家長處處庇護,隨時可以在家長面前撒嬌嗎?
很多家長經常夸自己孩子小小年紀就很獨立。不怎麼依靠大人,還說自己的孩子是高情商。殊不知,過早懂事獨立的孩子,長大后心理問題可能會更多。
一個很獨立的孩子背后,可能不是獨立,而是缺愛。他還沒有學會和享受如何被愛,就要學著去愛別人,過于顧及他人的感受和評價,凡事都要自己扛,誰都心疼,就是不心疼自己。
不能和別人親近,也幾乎沒有朋友,別人對自己好點就會想著怎麼還給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