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別,要懂得保護自己隱私,這些我們當大人的都知道。可是孩子們年紀還小,思維還比較懵懂,對于她們來說這些事情可能并不太了解。
那作為家長,就要多多引導孩子,可是偏偏有的家長十分不注意這方面的教育,做出來的事情也讓人覺得太過于匪夷所思。
前幾天朋友去逛超市的時候,就碰到了十分尷尬的場面。只見一名中年婦女,旁邊跟著一個年紀大約也就4-5歲的孩子。
從孩子對婦女的 稱呼就能得知,這是一對母女。可是這對母女卻讓周圍的人目光紛紛閃躲,不敢多看一眼。
原來,她領著的女孩兒,身上一件衣服都沒有穿,說「衣不蔽體」可能都有些無法形容,應該可以稱為是「一絲不掛」。
而旁邊領著女兒的母親,卻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大搖大擺的走在超市里,根本無視別人的目光。
再看跟在旁邊的寶寶,也是絲毫沒有尷尬的感覺,一顛一顛地跟著母親,還忘我的吃著手中的食物。
不知道這位母親為什麼會這麼做,也許是因為孩子自己不想穿,也許是因為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想要這麼懲罰孩子。
但無論出于什麼原因,家長的行為都讓周圍的路人替她感覺到難堪,更是有路人小聲議論說,這怎麼當媽的,簡直太荒謬了。
如此大意而不在乎的媽媽,其實她的這種行為,可能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影響,造成性別和啟蒙意識的缺失,讓孩子在未來成長的路上,受到傷害。
事實上,每年都會有壞人,利用兒童防范意識不強,缺乏保護自己的意識的空子,讓很多孩子遭受到侵害。
我們當然不是想要指責受害者,但是如果孩子們能懂得更多的啟蒙意識,懂得保護自己,知道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動作和事情已經越線了,是不是這樣侵害兒童的事情,會變得更少呢。
1. 行為意識淡薄,對他人尊重不夠
性別意識不僅僅是會對孩子的思維上有所體現,也會體現在孩子的動作與行為上。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充滿了好奇心。
會對異性充滿探索的求知欲,這個時候不僅是詢問,有的時候他們可能會通過觀察或者撫摸來了解 ,而這種行為如果放到其他的人身上,很容易讓別人感覺到被冒犯。
而這種對別人的不尊重,也會引來嘲笑和傷害,所以家長們不要忽視對孩子的教育啟蒙。
2. 防范心理薄弱,自我保護意識不高
同樣的,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沒有很好的約束力,不懂得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什麼樣的行為是侵犯了其他人。
那麼如果這種不當的行為落在自己的頭上,他們也不懂得自我保護,不認為有什麼不妥。就會遭受到別人的傷害。
這樣的孩子普遍會防范心理薄弱,自我保護的意識不夠。
1. 正面回答提問
當孩子對自己的身體有了興趣,對異性和自己的區別產生疑問時,首先就會求助于和自己最親密的父母家人 ,希望能夠得到問題的答案。
這時候家長的引導就顯得十分重要,不要閃避含糊,而是要正面的回答孩子的提問,順勢為孩子講解一些相關的知識,讓孩子們通過自己,而不是其它途徑來來了解這些問題。
2. 營造互相尊重的環境
在家庭氛圍中,家長們也要懂得營造互相尊重隱私的環境。比如爸爸媽媽們在上廁所,換衣服的時候盡量避開孩子。
洗澡的時候也盡量是同性別的家長陪伴孩子,這樣孩子就能在日常生活中,樹立起良好的隱私和性別意識。
3. 規范孩子的行為
家長們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醒孩子, 我們自己要保護好自己的隱私,不能讓其他人對自己有親密的行為,更不能觸碰自己的隱私部位,熟人也不可以。
同樣,我們自己也不要去用同樣的動作冒犯其他人。通過規范孩子們的行為,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隱私意識,這樣孩子才懂的如何保護自己。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吸取養分的土壤,家長們一定要給孩子營造出一個良好的環境,不要避諱對孩子性別意識的培養及普及,讓孩子懂得尊重別人,更懂得如何保護自己。